第168章(1 / 2)

陛下装病, 三公累散架, 下面跑断腿,层层加码之下,质疑者犯了众怒。纵使朝臣想装作不知此事,陛下偶发兴致,都要在召见臣子时夸赞夫人贤良公主孝顺, 替夫替父分忧, 浑身笼罩在虚幻的美梦中。

朝臣皆心知肚明,还要赞其情深, 回家去后, 越觉家中妻室纵使凶悍些,总还操心着自己的饮食起居,总比两年不见归期不定好上许多, 可谓极大地促进了阖家幸福安宁。

后来, 陛下夸赞管夫人时, 臣子也猛夸家中妻室温柔体贴, 嘘寒问暖, 四季衣裳, 饮食./精心,偶有小恙,急得眼泪直掉,自身都瘦了,还要在床前侍疾,赶都赶不走呢。

王寂越听脸越黑,辰时,他喉咙发痒,咳嗽两声,空荡荡的德阳殿内,无人轻声细语,唯有李宣那尖锐的嗓子急上一急。自回宫后,他与翊儿同吃同住,他怕孩子跟着染疾只好将他挪回东殿去。

听到臣子来他跟前炫耀,思管维之心更甚,恨不得发出一道诏令去催她回宫,只是,他必须得忍着,忍到管维游历尽兴,倦鸟归巢。

唯一可做的就是督促王翊早点学会写字。

他不再乐不知疲地与臣子探讨夫妇相处之道,把一股子憋闷全发作到收拾九州的山匪水匪路匪去了,惟愿给她开辟太平道路,看不见路途险恶,只有美景相送。

两个月后,管维住进泰安县当地一所精致的宅子里,接到了第一封宫里的来信。

不久前,她从泰山下来,虽然满身疲累,腿脚酸软,但心情愉悦。

攀爬至顶,泰山终究与众山不同。

音音幼小,管维本犹豫要不要带她同登,但是机会难得,她自个儿也不愿被撇下,就将她托给聂云娘抱着,一同攀爬泰山,只留下越姝看着屋子。

行至中段,后面的山路更陡峭,管维见音音失了兴致不愿再上,留下谨娘和素文陪着她,也将护卫留下一半,管维携手聂云娘继续往上攀登,前后左右都有护卫围着。

云娘见她疲累,曾问过要不要背着她上去,管维拒了。经年习练行气术,前些日子忽然突飞猛进,此时攀爬比白苍山雄伟壮观的泰山居然不用人来负她,只需搀扶即可。

忆起那日王寂的头发由白变黑所提双修一事,管维累得潮红的脸蛋,却平添一丝娇艳。管氏留下的行气术莫非真的以双修入道?她都不知自己是厚积薄发还是与王寂缠绵所致,又想起先祖练得如此好,管维不敢深思下去,以免对先人不敬。

收敛心神,不再胡思乱想,管维专心致志赏泰山景,待登上山顶,不禁叹道: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室内灯火昏黄,泡过澡解了乏,越姝正在给她疏通长发准备入眠,谨娘拿着两封信来了寝房。

管维:“宫里来的?居然是两封。”

拿来一看,首先注意到封皮上写着“母亲大人亲启”那封信,字迹清秀,却从未见过,想来是翊儿口述他人所书。揭开封皮,内藏乾坤,居然还套着另一个封皮,歪歪扭扭地依然写着“母亲大人亲启”。

王翊进学不久,能亲手书写已然天资不凡,管维将封皮上六个字看了又看,仔细品鉴下觉得“大人”这两个字可圈可点。

平时对王翊严多于慈,此时却是满心爱怜。

打开纸张,信上所书:

母亲大人见字如晤:

启信谨祝安康,儿虽身处宫中,无一刻不思母亲慈颜,绕与膝前…

管维离开隐囊坐直,内心惊异,这都是翊儿自己写的?

这些字,有的松散,有的倾斜,有的甚至要靠猜,但是却是一封完整的家信。

管维继续看下去,翊儿自陈他进学不久,认字不全,将会写的字落于纸面,然后画出红圈,使春都将他不会写的书在另一张纸上,他再依葫芦画瓢誊抄过来。如此反复修改,方可呈给母亲一览。

脑海里出现五岁的翊儿坐在案几旁,一笔一划,冷着小脸认真地给她写信,再来看信时,那些或大或小笔迹稚嫩的字体,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