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煞费猜疑。因为一对金麒麟,就埋伏下一个结局,会出现一对白发相守的夫妻――“双星”在过去就是夫妻的意思――那么这对白发夫妻是谁呢?难道是贾宝玉和史湘云?从两个金麒麟的走向上看,史湘云原来有一个,后来贾宝玉送给卫若兰一个,卫若兰牺牲后,大点的金麒麟又回到了贾宝玉那里,贾宝玉经历过牢狱之灾,史湘云曾被当街发卖,他们能够把各自的金麒麟保留下来吗?如果一度都被掠走,又是怎么奇巧地分别重获?我们现在很难把曹雪芹设计的那些细节复原,但是,我们可以意会到,两个金麒麟,到头来成为宝玉、湘云生活在一起的命运绾系物,可是,他们邂逅时,都还不到二十岁,怎么会以“白首”来称谓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那时候讨来的残羹剩饭缺盐少酱,身体里盐分都不够,一个成了白毛男,一个成了白毛女,自然也就可以称为“白首双星”了。第三十一回回目中的伏笔,在跨越七十几回以后,才得到兑现,确确实实是“伏延千里”啊!

第一百零七回,回目可能叫做《饥怡红寒冬噎酸齑病枕霞雪夜围破毡》。当年贾宝玉的生活是吃什么有什么,不想吃什么也有什么。第十九回,他偷偷地让茗烟陪着他到了袭人家,袭人一看,自家炕上虽然过年也摆了很多吃的,却没有一样配给宝玉吃。“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这十个字,就是第十九回写到“袭人见总无可食之物”的时候,脂砚斋告诉我们在“下部后数十回”一定会有,可以“对看”感叹的。因为长期缺盐,所以见到一些别人扔了的酸菜渣滓,他们也会如获至宝;冷得不行,就捡一个破毡子围在身上。

曹雪芹不会只写宝玉、湘云的沦落,在第一回的《好了歌解》里,就一方面说出盛极而衰的世相,一方面也道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等诡谲的政治社会怪相。宝玉、湘云冷眼看世相,既会看到贾雨村、赖尚荣“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也会看到贾兰、贾菌爵禄高登趾高气扬..

除了人生两极,他也会写到中产阶级的生活图像,比如说写到宝玉和湘云在闹市偶然地看到贾芸和小红去商店买东西,他们能认出小红和贾芸,小红和贾芸却不会去注意旁边的乞丐。宝玉和小红离得很近,却俨然属于两个世界。我对这样的细节的推测也是有根据的。第二十五回,写到在怡红院里,宝玉早上起床以后,想起来头天有一个丫头趁别的丫头都不在,给他倒了一杯茶――这个丫头就是小红,小红因为倒了这杯茶,付出了惨痛代价,被其他几个丫头嘲骂一顿――宝玉隔着花枝,看见有个丫头在那儿出神,就是昨天给他倒茶的那个丫头,“待要迎上去,又不好去的”,这个地方脂砚斋就有一条批语:“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隔花人远天涯近”是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里面的一个句子,非常优美,也非常有哲理含义,什么叫“隔花人远天涯近”?其实就是“隔花人近天涯远”的更巧妙的说法,我和你只隔一枝花儿,我们的距离很近,但是,如果我们属于不同的阶层,属于互不相干的人,那么,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好比天涯那么远。根据前面这条脂砚斋批语,可能到这一回会写到这样的情景,令人无限感慨。而他们不仅看清了小红、贾芸,也听见了两口子跟其熟人在商店门口的寒暄交谈,交谈中,提到李纨乐极生悲,贾芸讲起头年去稻香村求李纨救助巧姐,李纨不积阴骘的情况,大家对李纨没有同情,只有嗤笑,宝、湘无意中从旁听到,心头五味杂陈。

最后就到了第一百零八回,回目可能叫做《神瑛顿悟悬崖撒手石归山下情榜俨然》。元春省亲以后的第五年隆冬,宝玉、湘云这对乞丐夫妇无法继续在城里城门旁、胡同口的堆子――半截墙的废墟――里生存,不知不觉走向郊区,看到一户农舍窗里透出亮光,他们就挣扎着走过去敲门,农舍的男主人和女主人对他们非常仁慈,热情款待。宝玉仔细一看这个农妇,依稀可辨,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忽听那丈夫称这农妇“二丫头”,啊,想起来了,在给秦可卿送殡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