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到一处农庄歇息,当时见到过她啊!那一段故事里,宝玉离开农庄时见二丫头抱着小兄弟同几个小女孩说笑而来,曹雪芹写出一句话,叫做“贾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历来许多读者、论家惊异,何以如此言重?脂砚斋在二丫头出现时有条批语:“处处点情,又伏下一段后文。”注意,说的是“点情”而不是“点睛”。点什么情?不是亲情、爱情、友情,而是人世间最宝贵的同情、大怜悯、大接纳之情!二丫头是埋伏下来到最后要参与收拾全局的一个人物啊。到故事结尾,宝玉接触过那么多的生命了,再见二丫头,方知世上最纯之人,本在乡野中,从深刻的意义上说,宝玉从精神上,确实已经“下车跟了他去”。
二丫头夫妇接待了宝玉和湘云。史湘云冻饿得已经不行了,在二丫头家炕上结束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虽然是寒冬,土地都冻上了,二丫头夫妇和宝玉还是努力挖掘,把湘云埋在了门外一株树下。什么树?海棠树。象征史湘云的是什么?“葩吐丹砂,丝垂翠缕”,就是海棠花。刚埋好,忽然那树上绽出许多花蕾,飘出淡淡气息..回到屋里,二丫头夫妇安排宝玉在另一侧屋里的炕上歇息,宝玉思绪万千,最后宝玉就听到空中有一僧一道召唤他的声音,他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天界的神瑛侍者,下凡到人间,历尽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现在到了重归天界的时刻,他就第二次悬崖撒手――也可以理解成二次出家――形成顿悟:所有的荣华富贵和盛衰更迭都是过眼烟云;但仅仅懂得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要进行终极叩问:“人生着甚苦奔忙?”要懂得,在过眼烟云的人生途程当中,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那些没有被糟糕的政治、经济、文化所污染的灵魂,特别是那些社会边缘人物,男性如柳湘莲、蒋玉菡,还有就是一直被忽视的青春女性,而人生的终极意义,就是始终保持对无污染生命的尊重、欣赏、呵护,对弱者,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生命的大悲悯,对“世法平等”的不懈追求..宝玉升华到天界,还原为神瑛侍者,而跟随他在人间经历了这一切的通灵宝玉,就还原为天界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块女娲补天剩余石,这块大石原来上面没有字,从人间游历一番回来,上面就写满了字,这些文字读下来,就是一百零八回的《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在一百零八回的最后,有一个《情榜》,它是这样的:
情榜
绛洞花王
贾宝玉情不情
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
贾元春宫情
贾探春敏情
史湘云憨情
妙玉度情
贾迎春懦情
贾惜春绝情
王熙凤英情
巧姐恩情
李纨槁情
秦可卿情可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