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那架玻璃大围屏已经送往南安郡王家。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在再次召见粤海邬将军时会说,虽然有个贾探春备选,但她已订了婆家,是不是还是由你女儿去和番为好?粤海邬将军就会细细秉告,在荣国府史太君八旬大庆时,他妻子前往送寿礼,是一架玻璃大围屏,当时出面接待的,正是理家的贾探春,据他妻子回家后形容,不仅容貌好,言谈也爽利,很有才干,倘若此女去和番,定能让茜香国女王及王子满意,更有利于时时奉劝该国臣服中国。皇帝听后,就下旨让南安郡王改弦易辙,原来是要娶贾探春为世子之福晋,现在改为过继贾探春为女儿即郡主,以便下一步送去嫁与茜香国王子和番。玻璃大围屏这件道具,应该起到这样重要的作用。探春嫁往茜香国时,正值元妃省亲后的第四个年头的清明,贾家和南安郡王家都到大运河边送别,贾政能从拘押处所出来,作为家长送别女儿,贾家危机暂时获得缓解,但是探春心里非常难过,她知道自己如断线风筝一去不返,只能祈求“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那么油冻佛手怎么回事?这个油冻佛手的“”字,写成“腊”(繁体为“”)是可以的,“”和“腊”是同义异体字。但是请大家注意,现在最通行的,红学所校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里,把“腊”印成“蜡”,形成一个错字。红学所校注时前八十回使用的是古本里的庚辰本,庚辰本并没有错,写的是“腊油冻佛手”,校注者偏把“腊”字改成“蜡”字,这一回后面的“校后记”里,注明是“径改”,就是他觉得不对,直接就把它改掉了。这种改动太武断粗暴了。在所有古本里面,没有“蜡油”的写法,都是“腊油”或者“油”,以往的通行本里,也没有写成“蜡”的。
油冻佛手这件古玩,是在第七十二回里写到的。鸳鸯有事到了贾琏王熙凤住的那个小院,贾琏忽然想起,就问鸳鸯,老太太生日过去,现在官中清点寿礼,发现古董账上有个外路和尚孝敬的油冻佛手,可是古董房里却找不到它,管事的跟他汇报过两次了,他也急着寻其下落,问是老太太还摆着呢,还是交到谁手里去了?鸳鸯就告诉他老太太摆了几天以后厌烦了,给王熙凤了,平儿听到赶紧加以证明。历来都有读者把“腊油”跟“蜡油”划等号,觉得清代庙会就有蜡制的假水果出售,平民百姓用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买到,拿到家里当摆设;以贾府之豪富,怎么会对一个蜡制的佛手模型,那么样地看重?府里古董房管事的觉得找不到是桩大事,日理万机的贾琏更郑重其事地进行查询,是否小题大做?更不明白曹雪芹他写《红楼梦》,写出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不就行了吗,怎么还要写这么多的“废话”?看来红学所校注时也是这样,认为什么“腊油冻佛手”啊,就应该是蜡制模型,大笔一挥,径改为“蜡油冻佛手”。哎呀,油冻佛手太重要了,曹雪芹的《红楼梦》这个文本,可是没有废文赘笔的啊!
油冻是一种非常名贵的石料。现在大家吃鲜肉很方便,但是以前没有冰箱,鲜肉很难长期保存,所以多有把鲜肉加工腌制以利保存的,尤其南方各省,腌制的肉多称腊肉,现在也仍然有腌制腊肉,有人嗜好吃腊肉。油冻,就是石料的质感和色泽就和腊肉上面的肥肉部分一样。石头长成那个样子,是非常罕见非常贵重的,再把那个东西雕成一个佛手,叫油冻佛手,年代再久远些,当然就属上乘的古董了。它是书里面一个极其重要的道具。
大家知道,在元春省亲的时候演了四出戏,其中有一出叫做《豪宴》,《豪宴》是一个折子戏,是《一捧雪》里面的一折。“一捧雪”什么意思?就是有一种玉器特别好,捧在手里就跟捧的全是雪一样。这个戏曲讲了这样一件古玩给一个家族带来的一个惨剧。脂砚斋在批语里就很郑重地告诉我们,“《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可见贾府的败落虽然有种种的远因近因,但是其中会牵涉到一件古玩,那这件古玩是什么?从前八十回里检索,它不能是别的,只能是这个油冻佛手,要不怎么七十二回里会那么用力地写到它?
油冻佛手怎么会埋奇祸呢?估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