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俩只能靠浆洗度日,少年后来得遇奇人,奋发图强,终于成为名闻天下的将军,被封为王侯,其母被封为诰命夫人。
少年又回到父家,将夫人赶去家庙,迎其母亲回家,认祖归宗,终于功德圆满。
谭若一看这故事开头就知道主角是谁,只是很多剧情修改了,大团圆结局只是为了迎合观众罢了。
景敏也明白了,看到卢晴对着自己挤眉弄眼,她撇撇嘴道:“这剧倒是不错,这个孙小楼固然长得还行,可比起正主来应该还是差了不少,举觞白眼望青天,玉树临风前。哎呀,什么时候能让我看看!”
她双手握拳,轻锤胸口,小嘴轻嘟,倒是难得的可爱。她一向爽直开朗,偶作小儿女样,还真让人不适应。
“他那样的姿容怎么可能随便找到,我那次远远看到他,还是上京百姓送他出城与大夏作战,姑娘们的声音能把城楼能掀翻。”卢晴夸张地用手比划着城楼倒掉的样子。
“有这么夸张吗!”谭若斜睨卢晴,轻笑道。
“那是你没见过他!”卢晴景敏异口同声道,谭若不说话了。
看了这出戏,谭若却觉得心里堵得慌。这戏迎合大众恩恩怨怨、报仇雪恨、大团圆结局,可现实却远比这要残酷得多。
戏中少年最后还能母子团聚,得享天伦。而现实却是母亲为了救他而死,而他一直沉浸在自责悔恨之中。
想起端午那日兰若寺内,那醉眼惺忪几分脆弱几分孤寂几分清冷的少年郎,谁又真正关心那个少年的寒冷、孤独和渴望。
“那杨穆认祖归宗了吗?”景敏问道。
卢晴看了看周围,低声道:“小声点,别被人听到了。说来奇怪,他被封侯后,父家众位长辈一直希望他能认祖归宗,而他却一直没同意。”
景敏问道:“这是为何?”
大昭以孝治国,不认祖归宗意味着不孝,这可是很大的罪名。
“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人说他在逼父家逐出夫人再认祖归宗。也有人猜测,说他压根就不会再认祖归宗,他要继承外祖家衣钵。”
“如今这可是上京街头巷尾议论的热门事,都在猜测杨穆会怎么处理。这戏算是赶新潮,孙小楼胆子也真够大的,也不怕杨穆找他麻烦。”
“杨穆性格真的那么孤僻古怪吗?”谭若好奇问道,怎么与自己感受到的不一样。
卢晴答道:“坊间流传,说他经常不按常理出牌。有时好好的,有时却又不知道怎么惹到他了,所以说他喜怒无常。”
景雅最近心情好了不少,不再像以往那么沉默寡言,“这部戏虽然后面与实际不一样,倒是一直赞扬他少年将军的英勇无敌,所以才能上演吧!”
卢晴也赞同地点了点头,“也是,虽然唱了他的家长里短,但倒一直说他好来着,也许这样他才没找孙小楼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