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远在边疆带兵打仗,离自己足有三千里,这辈子都不会再见面了,想到此,心突然一阵一阵绞痛。
“你又在想什么?”高珊打断女儿的沉思,谭若最近一直这样恍然出神,人在心不在。
谭若回过神来,忙道:“没什么,你采办好了?”
“我准备去首饰店再去看看,丁老板说有新货。”高珊喜滋滋道。
“让忍冬陪你去吧,我想去书店买几本书。”
高珊无奈地看着女儿,十七八的女孩儿,对书的兴趣超过首饰,真不知道是谁的女儿。
“他们店里来了新货,我想也给你再置办几件,以后也好......”高珊话说了一半。
她已经给女儿准备好了嫁衣和几套首饰,想着给她再多添置几件,也要以后配衣服穿。
谭若拒绝了赵旭,让夫妇俩很失望。以赵旭的家世人品才学职位,比李征又要胜上许多,对谭家来说,本就属于搭梯子也高攀不上。
夫妇俩明白,如果不是因为赵旭坚持,不是因为高家与许家有姻亲关系,赵旭父母不见得会同意这门亲事。
错过这样的好亲事,不可能还有再好的,他们对谭若苦口婆心,高珊到最后都想家法伺候。可之前依顺的谭若,这次却像铁了心的秤砣一般,坚决不答应。夫妇俩最后迫于无奈,到底舍不得逼迫女儿。
高珊这下更愁了,本来连过年都没心思。谭钧与女儿长谈一次后,劝慰高珊缘分之事强求不得,若真的成了怨偶那真是得不偿失。
后来,高珊带着女儿前往苏州报国寺烧香,求得一只姻缘上上签后,这才消停下来。谭若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过个好年了。
谭若看着有些失望的母亲,心里也有点难过,母亲嫁妆都已备好,却没有可嫁之人。
*
新年将至,热闹和喜悦像往年一样笼罩着这个乡村。深深嗅一下,都能闻到鞭炮的刺鼻味和米果的香味。
这日,家里大扫除,里里外外清理得干干净净。
谭若坐在屋中看书,手里揣个手炉,脚下还放了个暖炉。桌子上放了几本书,还有一盘兰花吐露芳香。
谭钧走进女儿房间,见她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她右手拿起一支笔正在做圈注,还没注意到他进来。
谭钧默默注视女儿好长时间,这段时间她似乎不像从上京刚回来时那般强作坚强,也不似在临安时那般蛮不在乎。
似乎又回到从前天真烂漫,却多了几分积淀,几分经历世事后的感悟和豁达。到底还是不一样了,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运。
好一会儿,谭若才发现父亲进来。
“看什么书,这么认真。”谭钧见她看得这么认真,问道。
谭若扬了扬书,答道:“前两日陪娘去采办年货,去徐家书铺逛逛,这是新近最热销的书。闻达和许放写的西域游记,从颍州过河西走廊到西域回纥,再远到大食。”
“这两年,大秦大食的金银器、种子、美酒等各类货物通过西域河西走廊进来得越来越多。如今镇北侯夺下凉州,大昭对西域的兴趣也一下子浓厚了许多,闻达许放这本书真是适逢其时。”谭钧对时政了解颇深。
谭若见父亲附和,兴致更高了,“爹,那些地方风土人情和大昭完全不一样,真想去看看。”
虽然有手炉,她的手仍冻得通红,掌侧生疮,用生姜涂抹,室内一股姜味。
桃花水飘过,米酒酿熏过,杨柳枝拂过,春日葱翠,夏日炎炎,秋日私语,冬日晴雪,小桥流水人家,才孕育了娇柔如水、窈窕美丽的江南姑娘。
北国苦寒,满目荒芜。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怎堪寒风冽。
“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东宫颇为欣赏闻达与许放,给二人授了官职。”谭钧说起朝中之事。
“写本书就可以做官,那以后是不是可以不用读书了。”
谭钧摇了摇头,“若说以前,不中进士难做文官,武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