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对饮:「天涯比邻,望君珍重。」

马车再次滚动,我最后从窗外望去,谢淮的身影逐渐变小,城门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抬头,天高日朗,秋风送爽。

燕雀已南飞。

后记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的栏目《画千年》,今日我们请到了燕京大学的余教授,与我们再次走进沈黎的画中世界。」

教授:「都是老朋友,就不过多介绍了。」

主持人:「余教授,听闻新出土的《一株雪》已确认为沈黎真作?」

教授:「经多学科专家协作,综合多种证据考证,这幅梨花图虽没有题款与印章,但从笔法、构图特点及用色来看,确为沈黎早年间的真迹。」

主持人:「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啊,不仅是因为沈黎如今堪称『顶流』的讨论量,更是因为这幅《一株雪》出土于桓朝初年名臣σσψ谢松风的墓冢,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野史考据,都可确认谢松风与沈黎有过一段姻缘。」

教授:「该说不说,这幅画确实保存得过于完好,想必主人生前定是十分爱惜。」

主持人:「谢松风一生起落,官至首辅,唯独在婚姻上坎坷,与沈黎和离后,据说一生未娶。」

教授:「正史上对他的婚姻状况记载寥寥,唯独可以肯定的是他确实一生无子,晚年从旁宗过继了一个孩子。」

主持人:「这对夫妻的爱恨情仇至今仍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人惋惜,他们的婚姻若是能长久,不失为一段琴瑟和鸣的佳话。」

教授:「那沈黎也不会有如此高的讨论度了。沈黎有如今的艺术高度,不仅在于画技的气韵高清,意出尘外;更在于她一生行迹遍布大江南北,山谷郁盘,云水飞动,开创了水墨田园山水画。

「她以女子身份补全了历史另一角度的空白,展现了一个极具闲情雅致又豁达从容的女性形象。

「后期沈黎信佛,画中总有禅意,参透造化,迥得天意,她的画超脱现实,后世无数文人骚客、深闺妇女都从她的画中寻求理想之境,无人不爱沈黎,不仅爱她的画,也爱她的人格魅力。」

主持人:「是啊,如若与谢松风长相厮守,她只是历史记载中不知名姓的首辅夫人,世上也再无沈黎。」

「不过业界也有说法,比起渲染山水,沈黎女士更爱画梨树,但后期又较少出现与梨相关的内容。这次出土的画作是否可以验证呢?」

教授:「沈黎确实爱画梨,多出现于婚姻早期,画技尚显稚嫩,饱含忧怨,但用色清新,意境上已有了后期的神韵,我们猜测,或是囿于内宅,思想视野上有所局限。」

「及至后期沈黎依旧爱画梨,只是在大量山水田园图中便显得不起眼;晚年沈黎的侄女将她画的所有梨编撰成集,她亲笔题字。

「沈黎一生阅历丰富,精彩绝伦,在那个时代活到了八十岁高龄,传闻她生前最后一幅画也是梨,侄女发现时,雪白梨花落了她满身,她最终握着画笔在梨树下安然睡去。」

主持人:「那本编撰的画集,沈黎题了什么字呢?」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教授笑笑:「画集名为《一株雪》。」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