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薄了些,有些边边角角好渗出点油来。
恰好裴玉匠活好,今年便找他新打了一批做月饼的模具,还做了几个内径超大的,适合一大家子 分着吃。
而 这次带回来的皆是些小月饼,不过一人一个也正好。
陆萱眼巴巴地看着陆琼掀开油纸,露出金黄的月饼,表面印了“花好”三字,边上还有几条花纹做装饰,这是她专为五仁月饼设计的。
像其他馅儿也有独特的样貌,例如豆沙馅儿的刻有“月圆”,咸蛋黄馅儿的则不刻字,反倒是雕了三四朵杜鹃花。
不过咸蛋黄馅儿的还未做成,因为往年没 有,还是前阵子 觉得莲蓉馅儿口感太单一了才决定 加上去。
现下类似咸蛋黄的吃食便是“咸杬子 ”。早在北魏时期,就出现了盐水浸泡鸭蛋的腌制手法 ,等到隋唐,才开始使用草木灰、粘土来腌制,口感已经接近后世 的咸鸭蛋,直到宋才开始单用蛋黄去做一道吃食。
也有鸡蛋做成的咸蛋黄,但较鸭蛋制成的小,且鸭蛋带着浓郁的咸香,口感沙软,与月饼里甜腻的莲蓉中和,咸甜交织,味道更 醇正。
而 陆琼也想念咸鸭蛋的滋味,便到街上跟人买了上百个鸭蛋,许是养鸭成本更 高,鸭蛋还比鸡蛋要贵上几文钱,可也比羊肉便宜。
买了鸭蛋,就直接在陆记的后院里腌制,洗净晾干,浸入酒中,再裹一层盐,放入空坛子 里封好,等半月以后便腌好,现下也才过了数十天,还要等到中秋才可开坛。
陆萱却等不及,在汴京时便整日问坛子 何时能开,来到这才得以清净,更 别说眼下还有月饼堵住嘴。
灶房嘲院子 开了扇窗,可以瞥见乡道陆续出现人影,每人手中不是提着镰刀,就是肩上扛着锄头,这是秋收的村民赶回家吃午膳。
还见到了相识的周二娘,正好可以换些吃食。
手中的月饼巴掌大,陆琼用竹刀切成两块,拿出一块,便将余下一块用油纸包回去:“只能吃一小块,不然待会儿吃不下午食。”
即便只有半块,陆萱也乐意,迫不及待点头,生怕晚一步陆琼就反悔,挺着胸脯保证:“我肯定 吃得下午食的!”
“你也就嘴上说得好听……”
陆琼也不想揭穿到底是谁常常偷吃灶房里的糕点,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我待会儿去找二娘买些吃的,你就待在家,顺带看看家里还有没 有什么缺的。”
周二娘家总共有六口人,陆琼拿了三块五仁月饼和三块豆沙馅的,觉得不够又装了点铺子 做好的油酥饼跟几块糕点,出门前还掂了下腰间的钱袋,约莫够买好几日的吃食。
以前都是到集市去买,但最 近都在忙着秋收,集市也没 什么人,是以只能找二娘或是虞娘买。
陆萱捧着一小块月饼,轻轻咬下一口,望着她背影含糊不清道:“怎么不去离姐儿家,这不是更 近吗……”
上元村的秋天不太热,风吹在身上会有些凉,倒是正午的阳光晒得人更 加舒服。
陆琼手上挎着竹篮,空布袋随意塞在缝隙里,空气弥漫着谷子 香,周边视野开阔,心情也跟着放松下来。
周二娘家比虞娘家还远,却也离田地近,不过二娘家在山脚下还有一块地,所以方才能见到她路过院子 ,这样看周二娘整天两头跑,倒也不算轻松。
几颗果树环绕着院子 ,其中梨树还有不少果子 ,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皆是鲜嫩多汁。
院墙是用篱笆围起 来的,只有半人高,许是上元村民风淳朴,几乎家家户户都认识,是以鲜少有人家里丢东西,也不会像汴京的宅子 ,在院子 围了高高的院墙。
周二娘挽起 裤腿,在井边冲掉脚上的黄泥,一抬头便看见陆琼站在篱笆外,还挎着竹篮,立即甩干身上的水,小跑到院子 外笑着给她开门。
“方才还听人说琼姐儿回来了,你这就跑上咱家来了,可是有什么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