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她的孩子,才配称长称嫡。
皇后脊背发凉,而后很快地认清一个现实。
他是皇帝,他娶她为妻,先因她家族势力,足够支撑他身后的九龙之位,其后,才是因为,她是他心中一个,还算得上中意的女人。
这样的衡量真实而残忍,但皇后幡然醒悟之后,仍认了。
她对他也同样有所图。
在这个朝廷,世家大族中女人们的婚姻,便是政治的祭品。
他们二人之间的关联,从来就算不上清白。
彼此牵制,互相揉搓。
她总要在他身上寻一些除开情以外的东西供自己惦记。否则,宫廷寂寞,一旦那些可怜的情意被漫长的日子消磨耗尽,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怎样在这宫墙之下求生。
但柳忆雪却好似永远被“情”这个字困住了。自大皇子夭折后,很长一段时间,她便在后宫中销声匿迹,皇帝再未踏足过含凉殿一步。
后宫中的新人浩如烟海,龙床上的锦绣换过一床又一床新的纹样,有的人承宠,有的人失落,在这些人里,皇后却慢慢地,已全然没了喜怒。
哪怕后来柳忆雪不知用了什么法子重获盛宠,皇帝好似又对她燃起了不灭的热情。
她顺利地宠冠六宫,诞下皇十三子,与皇帝朝夕相伴。
皇后都毫不关心。
她开始学着去除一些在意皇帝的本能,学着怎样冷静自持,既已做不成此生的一双人,她更希望自己能做一位好皇后。
比起皇帝,后宫中的女人更需要她。
所以,初次看破皇帝与仇红之间的端倪时,皇后并不在意。
相反,她理解起了皇帝。
一个女人。又是能为他打江山,守天下,这样一个好模样的女人。
皇帝动情也是应该的。
所以,只要事态仍在可控范围之下,一切都不是问题。
她需要做的,只是等。
等皇帝的兴味消磨干净,等他的人欲一点一点,等他彻底厌倦仇红。
就像他从前对这后宫中的每一个女人一样。
可等来的,却是宋池砚的死。
世道正乱。
柳氏叛变,勾结外贼企图夺权一事板上钉钉,柳忆雪遭此牵连,太后一声令下将其关入掖庭,皇十三子随即被送入洛阳幽禁,此生不得入京。
可,为什么要死一个宋池砚?
皇后不明白,这个默默无闻的皇十一子同柳氏叛乱有何关联,皇帝的旨意却已经十万火急,北衙禁军提刀,严阵包围了六宫,只为了赐死一个宋池砚,片刻不等。
皇后坐立难安,尚来不及安抚魂飞魄散的后妃,便差人去寻吴守忠。
却不想他只带来了一则荒唐的消息。
柳忆雪入掖庭,宋悠被幽禁,朝廷乱成一锅粥,而皇帝回朝的第一件事,却是要去毁秋虹斋的匾。
皇后登时从凤位上站起身。
秋虹。仇红。
一切的惑在此刻迎刃而解。
有些情,是不能堂而皇之宣之于口的。
可越是压抑,就越难看,越是让彼此折磨,两败俱伤。
皇帝对仇红,便是如此。
皇后不知道自己该有何情绪。
可当她看破皇帝心中已至泛滥的,对仇红的欲与念时,她下意识地反应,仍是去维护他的体面和周全。
秋虹斋的匾一旦毁了,多年来世人心中明君泽世的形象,也会就此跌入尘土,毁于一旦。
她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发生。
皇后不知何时已经泪流满面。
但来不及心碎,她要赶去含元殿劝阻皇帝,却不想,在那里看见了长跪已久的仇红。
她安安静静,沉默地跪着。
在她前头,那只已毫无声息的玳瑁躺在血泊之中,皇后能听见,仇红艰难地张嘴唤了一声“十一”,而后她整个人的精神便全散了。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