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就连陈念琴,都被陈思雨的)(5 / 6)

再说:“你知道曲团和许主任为了说服我,说服部队文工团的领导们,花了多长时间吗?整整半个月,这半个月来,她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大冷寒天四处跑路,许主任甚至还摔过一跤,只是为了推介你!”

现场人并不多,可当音乐停止,当陈思雨站定,掌声如雷。

着急了,看龚主任,她说:“龚主任可以做证,我俩闹过矛盾,所以我妹才会说我的坏话,她原来也经常说我的坏话。”

如果不是梅霜回来了,如果不是梅霜四处为王老师奔走,能让他提前回来,也许这首歌会永从此埋没,也许到十年后,才能被人唱出来。

因为两个作品都太,梅霜就越生气。

当然,想赢的心得存在心里,表现还是要谦虚的,所以她说:“思雨跳的很好,比我好多了。”

陈念琴也是直到大家开始鼓掌时,才惊觉,自己从一开始就沉浸在了陈思雨的舞蹈中,此刻,已经泪流满面。

当然,指人抄袭得有证据。

许主任干脆跑前面,去看导演组商议结果了。

陈思雨是陈念琴的妹妹,也是她从小就按捺不住,忍不住要嫉妒的对象。

这下,在场所有人,集体倒抽一口冷气。

大家经过一致考虑,觉得情感浓烈的,欢快的《想亲亲》,更应该放在大年三十时给观众呈现,所以导演组已经决定,要让《想亲亲》上春晚了。

陈念琴为什么一重生,会那么恨思雨。

梅霜再说:“一个二十岁的小姑娘,一年能写三首歌,除非是天才,就是抄袭,而现在,我能断定她不是天才,她是在抄袭!”

即使现在,她知道思雨的母亲确实死的很悲壮,即使她在观看舞蹈时热泪盈眶,可死的不是她的母亲,她是体会不到陈思雨的痛的。

当轰炸结束,那个19岁的女战士仅存的遗物,只是一条,鲜红的围巾。

抄袭,文艺界的大忌,这个才二十岁的小女孩,真抄了?

陈念琴终于醒悟过来,自己是在赛场上,陈思雨是她的竞争对手。

而台下坐的每一个人,或者知道这段舞的故事背景,或者一无所知,但好的舞蹈就在于,当舞者开始表达,她就能牵动你的内心。

梅霜再侧首,问陈念琴:“你觉得陈思雨跳的怎么样?”

可陈念琴从骨子里就讨厌思雨,按捺不住的讨厌。

陈念琴是她推介给梅霜的,可被梅霜抓到她在抄袭,龚小明的脸往哪儿搁。

龚小明则陷入了沉思中:一边是她培养了半年的轩昂,一边是歌确实好听的念琴,两个同样优秀的作品,只能上一个的话,让她选,她都选不出来。

因为轩昂的琴声让她想起上辈子丈夫的拳头和辱骂,以及,被丈夫用拳头生生捶到流产时的心如灰死。

她被陈思雨的舞蹈给打动了。

也是直到这时,主持人才开始朗读故事背景:1947年,年仅19岁的革命战士毛素美,在敌机空袭大后方时,为了保护战地医院的安全,挥舞着一条鲜红的围巾,吸引了敌机的注意力,挽救了战地医院,一百多人的性命,而她自己,则死在了轰炸中。

后台,陈思雨此时正在卸妆,一睁眼睛,就见镜子里多了个人。

梅霜心中在冷笑,故意说:“我想收一个徒弟,思雨的唱腔不如你,但她如果专心唱歌,也会很优秀,你觉得你和思雨之间,我该选谁?”

哪怕毛团长也更相信,这首歌是王思华王诗人写的,可本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他还是说:“陈念琴同志,作为部队文工总团的团长,我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但也不能放任抄袭这种恶习发生在文工团内部,你既说这首歌是你写的,能提供证据吗?”

而舞台上的陈思雨,正在告别自己的孩子。

一首歌,哪有那么容易能写出来的。

可他觉得,明年跟随外交团体出国的外事演出中,最该上的节目,就是陈思雨的《血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