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5 / 6)

了,只听迷津内……”连话都不让她说完,使宝玉、可卿和迷津中妖怪都不受警幻控制,倒像水中之怪比警幻更加厉害。还将迷津中“一夜叉般怪物(按:象徵情孽之可怖,因无可名状,故谓)窜出直扑而来”句改为“许多夜叉海鬼(按:此坐实其为海中群怪)将宝玉拖将下去”等等,都是不顾作者寓意、单纯追求情节惊险而弄巧成拙文字,非出于作者之手甚明。其二是第七回写周瑞家的给凤姐送宫花去。甲戌本说她“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越西花墙出西角门进入凤姐院中”,正如脂评夹批所说,这是“顺笔便墨”,间带点道李纨其人。可是庚辰本在“后窗下过”句后,又平添上“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一句,不但成了蛇足,还闹了个大笑话。因为紧接着就写周瑞家的问大姐儿的奶妈说:“奶奶睡中觉呢?也该清醒了!”可见已到不该再睡中觉的时候了,当然,周瑞家的万没想到白昼里凤姐夫妻间还有风月之事。庚辰本居然把“奶奶”改成“姐儿”,成了“姐儿睡中觉呢?也该清醒了!”前面刚说奶妈“正拍着大姐儿睡觉”,怎么反而要将姐儿弄醒呢?姐儿是哺乳婴儿,有昼夜都睡觉的权利,有什么睡中觉、睡晚觉的?改来改去,李纨不该睡中觉的,倒要她睡;姐儿该好好睡觉的,倒不让她睡。这样的改笔,曹雪芹看到,非气得发昏不可。其三,第六回贾蓉来向凤姐借玻璃炕屏,起初凤姐不肯,贾蓉就油腔滑调地笑着恳求。甲戌本接着写道:“凤姐笑道:‘也没见(按“真好笑”“真怪”的意思,小说中常用)我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一般你们那里放着那些东西,只是看不见我的才罢!’”己卯、庚辰本的涂改者弄不清意思,就把“我”字改成“你”字,又添了些话,重新断句,成了“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这有点像改字和标点游戏。以上数端,以庚辰本为底本者都未能参照甲戌本改正过来。

还有些人物对话,庚辰本增了字,虽不背文义,也无关宏旨,但却影响了语气的生动和神态逼真。这用不妨仅就第七回来看:

例一,(薛姨妈要把宫花分送给众姊妹。)

甲戌本: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了,又想着她们。”

庚辰本:王夫人道:“留着给宝丫头戴罢,又想着她们作什么。”

例二,(周瑞家的问金钏,香菱可就是上京时的买小丫头。)

甲戌本:金钏道:“可不就是。”

庚辰本:金钏道:“可不就是她。”

例三,(周瑞家的找寻四姑娘惜春。)

甲戌本:丫鬟们道:“在这屋里不是?”

庚辰本:丫鬟们道:“那屋里不是四姑娘?”

例四,(周瑞家的之女要她妈去求情了事。)

甲戌本: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的,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庚辰本:周瑞家的听了道:“我就知道呢,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例五,(周瑞家的给黛玉送花来说。)

甲戌本: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戴”,抄本都别写作“带”。)

庚辰本: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带来了。

以上五例,可见庚辰本篡改者不知文学语言要贴近生活,要保持人物语气的生动和神态的逼真,一句话常有省略,不必把每一部份都说出来;他以为句子不全,就随便添字,其实都是多余的,末一例还因为没有弄清“带”是“戴”字,错会了意,改得句子也不通了。作者自己是绝不会如此改的。另外,也还有别样的改动,也都改坏了。如:

例六,(凤姐要见见秦钟,贾蓉说他生得腼腆,没见过大场面,怕惹婶子生气。)

甲戌本:凤姐啐道:“他是哪吒,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

庚辰本:凤姐道:“凭他什么样儿的,我也要见一见,别放你娘的屁了!……”

(把应有的“啐”字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