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笔杆式螺丝钉啊朋友们!可以写字,可以钻墙,不要九九八,不要九十八,只要九块八,包邮带回家啊朋友们!”
“滚啊!”蒋换含泪怒斥。
第七十二章 “我都要吃醋了。”
傅先生看着颇具毕加索抽象风换的笔杆,单独给蒋换颁了一个「奇思妙想创意奖」。
按照每个人制作的湖笔的外观来说,余风久的笔杆确实算是七人之中相对出落的标致的。
毕竟大家的笔尖几乎都是一样的毛糙且高低不平,笔头的制作其实很讲究,十分考验制作者的手法和技术,没个几年的经验积累,并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
因此单看笔杆,余风久理应拔得头筹。
但傅先生还考量了七人制作的笔尖,余风久虽将那少少一缕断发藏在笔头整丛白毛最深和最中间处。但总归逃不过傅先生多年练就的法眼。
毕竟藏发于笔一事相对暧昧,傅先生虽看得明白但也没有将这事挑明,只是在综合分数之时,扣了相应的分数。
由七人制作的湖笔也没有让他们直接带走,只是说会准备惊喜,要在一个月之后寄给他们。
众人鞠躬谢过傅先生,湖州之行便正式结束。
下一站便是与湖州仅有太湖之隔的苏州。
前几日私生的事件闹得实在太大,事件的相关进程都在微博热搜上挂了好几轮,从官方到粉丝都在自查,各后援会在与官方接洽过后,也都暂时停止了接机等方面应援的组织。因此一行人抵达苏州的时候,倒是没有遇到先前几回拥挤而热情的粉丝。
反而让人舒了一口气。
一出机场便坐上了早已等候在外的商务车。
车子平稳驶向目的地。
飞檐翘角,最外一只脊兽下,悬挂着四方的小铃,风一吹,琅琅作响。
江寄回过身,看着圆拱石门上方,沉静的绿漆书着三个大字「燕又园」。
于是一瞬间,江寄被残存的高中历史记忆狠狠攻击到了。
导演之前只说是到苏州,并没有具体到苏州的哪儿,但现在江寄心里却有了一丝猜测。
“我们《辰星国风行》的第三站,来到了江苏苏州。”执行导演戴着墨镜,看着面前的七人,太阳依旧有些许刺眼,“我们今天的主题就藏在四个字里「百戏之祖」……”
执行导演话音刚落,提了一口气正准备问下一句,但却被江寄直接止住了话头。
“昆曲。”
“有没有……”执行导演咽下后半句话,重新说道,“好的,小寄答对了,哈哈。”
执行导演忍了忍,但没忍住,还是带有挫败感地问道:“你们这次又提前查资料了?”
“那倒没有。”江寄顿了顿继续说道,“高中历史学的,还没忘。”
场地一时间陷入了短暂的诡异沉默,最先打破落针可闻的场面的,是笑出声的路从白。
“哈哈哈哈哈,导演想不到吧,我们有高中文科毕业生啊!”
执行导演挠挠头:“失策了,原来高中历史还学这个。”
“那正好,小寄你来介绍一下昆曲吧。”
执行导演:爽咯!偷懒咯!
江寄:呵呵,无语。
但既然cue到自己了,也不好推辞,江寄便将残存的关于文化遗产的历史知识,流利地背了出来。
但也不单纯是照本宣科地背,更像是娓娓道来。
“昆曲起源于昆山,原名昆山腔。因为它细腻悠远,又被称为「水磨腔」,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很多戏种都是起源于昆曲,所以昆曲被叫作「百戏之祖」。”江寄一边回忆,一边说道,“梁辰鱼的《浣纱记》第一次使用改革后的昆腔,促成了昆曲的推广。”
“不错。”有道清亮的声音从众人身后响起。
江寄转身看去,只见两名青年跨过拱门的石槛。
仅仅几步,举手投足之间,却是别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