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1 / 4)

将领们想不明为何沈秋实说这话时会下意识去问商猗,不过他们此时已无心在意那么多,当年瘟疫之事谁不知晓是喻稚青发善心,不仅治好了许多患者,还公布了药方以便当时仍在商狄统领下的百姓自救,便有那胆大的将领趁热打铁,冒着风险对男人讲出是喻稚青需要圣兽之血的实情。

听说是真正的救命恩人需要圣兽,男人沉默良久,随后回到了屋中,将商猗等人留在门外,长久地没有现身,就当久到众人都以为他们仍是拒绝之时,房门缓缓开出一道门缝,男人背着背篓走出来,其中装着镰刀和绳索。

当年得时疫时,他听说是已经亡国的前朝太子在塞北派人发来药草,当时得病的患者太多,他还以为他们会因他是曾与中原起过冲突的苗疆人而略过他,结果那些士兵说得了命令,无论他是歧国人还是何处的人,只要是得了时疫的百姓都可得到救治,他心中始终记挂着喻稚青当年的恩情,所以也一直教妻女汉话,感念皇恩。

妇人也抱着女孩走出门外,她深深看了自己丈夫一眼,解释起他们一直不愿说圣兽下落的原因。

她虽不知商猗等人是从何处得来苗疆圣兽的情报,但她当真是因为感谢他们送自己女儿回来,想要保全他们性命,所以才闭口不谈圣兽之事。

就像他们中原皇帝也会祭天乞求风调雨顺一般,人的信仰往往源于未知和不可掌握,他们对于无法掌控的天与地,也有诸多信仰,而于此之外,还有一项无可战胜的,便是他们口中的“苗疆圣兽”。

圣兽不圣,并不是多么高洁纯粹的存在,他们敬仰它,全然是那活物太过恐怖的缘故尽管他们也未亲见过,更不知那圣兽活了多久,只从老祖宗们那儿听说那活物一口能吞两三个活人,自那以后代代相传,他们寨子便有了习俗,每年三月三便要往圣兽的洞窟中丢好几只猪羊,以祈求圣兽这一年的安分,不要伤人性命。

至于此举到底有没有效,他们至今不知,但那些牲畜送进去后,的确很快就没了声响,也没看见圣兽跑出来吃人。

当然,对于此类神话习俗,若光有作恶的部分,便又显得太过无味,关于圣兽的传说渐渐增添了更“现实”的内容:不知何时,寨子中开始流传圣兽一直镇守着一方宝藏的说法,在它满是牲畜骨头的巢穴之下,是数不尽的金银财宝。

传说就这样一代传一代的到达他们这辈,只有他们附近几个寨子的人知晓此事,二十多年前,在塞北内乱之时,苗疆也因各种原因同中原闹出乱子,他们苗寨的首领不幸被擒,后来便失了下落。

寨子里的苗民们等了许久都等不到首领回来,渐渐有了“分家”的念头,当时寨子马上就要分崩离析,为了一针一线、一谷一粟都有无数争执,不知是谁忽然想起了苗疆圣兽守有巨大财富的传说,当时寨子中几个年纪大的老先生为安定人心,想出个缓兵之计,便说既然如此,那大家一起去圣兽巢穴把金银取出再分,众人口上应好,结果却是各怀鬼胎,还未到约好的时间,寨子里的人便先暗中拉帮结派,纷纷打算背着寨子的人率先前往,好独享宝藏。

就这样,为了一个根本毫无依据、犹如云烟似的传言,无数人却趋之若鹜为了尽可能地多拿金银,甚至连一家老小都带上,前前后后进去了无数人,在利欲熏心之下,他们甚至不在乎为何那么多人有去无回,只担心自己去晚了,圣兽的财宝被其他族人夺去,便如扑火的飞蛾,前仆后继地前往,最终统一的消失在那深邃漆黑的洞中。

说到这里,男人叹了口气,当年他还是个孩子的年纪,本来也要跟着家中大人一同进洞,但临进去前,他突然心生惧意,哭闹着不肯靠近,家里人没办法,只能让他独自等在洞外,谁知他等了整整三日,家中亲人还是没有现身。

商猗他们当初看见空荡荡的苗寨,以为是这些人集体搬迁,却又没找到他们搬离的痕迹,现在才知晓,这些人根本没有离开的打算,只是寨子中大部分人都无法回来,死于非命,而余下还活着的,则多为他们这些无法进洞的老弱病残,能走的便走了,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