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要我了……”高湛像是个迷路的孩子,突然崩溃大哭,“我把她弄丢了……我把最好的锦书弄丢了……”

窗外的雪还在下,纷纷扬扬,如同他们初遇那天。

只是这一次,再也不会有个穿着素色棉袄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笑着朝他走来,温柔地为他拂去肩头的落雪了。

满室风雪,再无归人。

第17章

高湛大病一场,足足躺了半月才勉强起身。

这半月里,他遣出去寻找云锦书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带回的消息却始终只有“未见踪迹”四字。

崔衔杏倒是来过几次,隔着屏风怯怯地问安,都被他冷言冷语挡了回去。

这日天刚放晴,他披着厚氅立在廊下,望着院中那株光秃秃的海棠树出神。

往年这个时候,云锦书总会在树下埋些花肥,说等开春了好让海棠开得更艳。

如今树还在,埋花肥的人却不知去了哪里。

“王爷,苗疆传来消息。”长随捧着一封密信匆匆走来,脸色带着几分犹豫,“说是……说是在边境小镇见着一位医术高明的女药师,眉眼瞧着像……像王妃。”

高湛猛地转身,眼中迸出光亮:“在哪?具体在苗疆哪个小镇?”

“说是在澜沧江边的落花镇,只是那位女药师性情孤僻,从不让人近身,属下的人不敢贸然上前相认。”

长随递上信笺:“这是画的画像,您瞧瞧。”

信笺上画着个素衣女子的背影,正蹲在溪边捣药,发髻简单挽着,露出的一截脖颈纤细白皙。

高湛只看一眼便红了眼眶那是锦书惯用的绾发手法,当年他还笑说这般挽发太过素净,她却笑着回:“素净些好,配你这身戎装才不张扬。”

“备马。”高湛转身便往内室走,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不,备最快的马车,我要亲自去。”

长随忙拦道:“王爷,您身子刚好,苗疆路途遥远,不如让属下……”

“我亲自去。”高湛打断他,语气不容置喙:“有些事,必须我亲自向她赔罪。”

三日后,一行轻车简从出了洛阳城,一路向南疾驰。

高湛坐在颠簸的马车里,指尖摩挲着那支被云锦书留下的金步摇,心里五味杂陈。

他想起崔衔杏被送走前说的话“王爷若真找不回王妃,衔杏愿为王爷诞下子嗣,侍奉左右”。

当时他只觉讽刺,挥手让侍卫将人送去了城郊别院,严加看管。

原来人总是要等到失去,才懂得分辨真心与假意。

当年他以为崔衔杏的柔弱是真性情,却不知那是精心编织的网;以为云锦书的隐忍是不在乎,却不知那是一次次失望累积的沉默。

行了月余,终是抵达落花镇。

镇子依着澜沧江而建,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两旁是吊脚楼,檐角挂着的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

高湛按着画像寻到溪边,果然见着个素衣女子蹲在青石板上捣药,晨光洒在她发间,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

“锦书。”他轻声唤道,声音竟有些发颤。

女子闻声回头,正是云锦书。

只是她瞧着他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没有惊讶,没有怨怼,甚至没有一丝波澜,仿佛在看一个陌生人。

“这位公子认错人了。”她低下头,继续捣药,木杵撞击石臼的声音清脆,却像敲在高湛心上。

“我没有认错。”高湛上前一步,蹲在她面前,从怀中取出那支金步摇:“你还记得吗?那年在雪中,我就是用这枚金步摇向你求的婚。”

第18章

云锦书瞥了一眼,淡淡道:“这金步摇太过华贵,公子还是收好吧。”

“不,对我来说不一样。”高湛急了,抓住她的手腕,却被她猛地甩开。

“公子请自重。”云锦书站起身,往后退了一步,“民女云氏,早已不是王妃,与公子素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