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晚摇了摇头,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淡然的做了个请的手势,请三名洋人品尝面条。
那青花瓷瓦罐和翡翠汤勺,其实都是假货,是昨晚谢晚打电话给常永年,让他帮忙买来的。
但一般的人,不凑近细看,哪里看得出来真假,还以为谢晚装油辣子的,就是是古董呢。
谢晚的一番操作,已经将三名洋人震慑住了,他们虔诚的捧起了一碗放有神秘东方调料的牛肉面,在张秋山的指导下,就面拌了拌,吃了起来……
第246章 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谢晚考虑到洋人的承受力,放的油辣子并不多,但这三名洋人,都仿佛舌头被什么神秘的东西电了一下,浑身一颤。
面条的分量本来就少。
恰好是他们一口能吃下去的量。
三名洋人吐着舌头,冒出了热汗。
李百合适时的递给他们一人一小盏事先凉好的茉莉花茶。
三人现在急于解辣,接过茶水,一口喝了下去。
这是什么茶?味道好香!
三人想咂吧一下味道,发现茶盏已经空了,向李百合又各要了一盏,这一次喝得慢些,品出了这茶香特别浓郁。
英国人本来就喜欢喝红茶这种茶香浓郁的品种。
对手里的茶,也产生了兴趣。
现在他们的嘴里,已经不是那么辣了,但辣椒这东西,就是开胃的。
他们刚才一口就将那碗面吃了,只感觉到了辣,现在,回味出来了。
再看见桌子上,剩下的两碗面,唾液很自然的就分泌了出来。
两名英国人手脚更快些,抢先端起了剩下的两碗面,又开吃了起来。
不过这一次,他们更珍惜为数不多的面条,原本一口的面条,被他们分成了三四口才吃完。
还将剩下的汤汁,也喝了下去。
放下碗后,两名英国人意犹未尽,和那名比利时人一起,眼巴巴的盯着谢晚,希望她能再下几碗。
谢晚这一次多下了一点,分成了十碗。
因为展台前的洋人,又多了几位。
大家最好奇的,就是谢晚每次从展台下面,小心翼翼的拿出来的“神秘东方调料”。
有人开始向张秋山打听。
张秋山保持着神秘,指了指谢晚说:“你们还是问这位厨师吧。”
在谢晚又一次点油辣子的时候,终于在洋人们的恳求下,向他们介绍了这是来自蜀地的一种珍贵调料。
“我们来自蜀地,这种调料,是我们蜀地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命食物。
各位中可能有人知道,我们蜀地潮湿,全年有一半的时间,看不见阳光。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难免会得风湿等疾病。
蜀地的祖先,发明了这种调料,不仅可以除湿气,还能让我们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将任何食物都能调制成美味。
刚刚尝过的几位,现在是否觉得周身舒坦,常年的湿气,都缓解了许多?”
最初吃面的两名英国人,确实觉得身上说不出来的舒服。
辣椒确实可以除湿,但见效肯定没那么快。
他们不知道自己立即有了感觉,是因为谢晚熬制的牛骨汤,加了一点点灵泉水的原因。
他们以为这都是那“神秘东方调料”的功劳,纷纷点头赞赏。
伦敦号称为雾都,湿气不比川省小,两名英国商人看到了商机。
这种“神秘的东方调料”,不仅仅美味,还有保健价值,带回英国,肯定会有销路。
两人开始询问谢晚这种调料卖不卖了。
这事就交给张秋山和李百合去谈了。
谢晚和徐兵只负责继续煮面,装逼。
来帮忙的老黄也很给力,一上午拉了二十斤的面。
快到中午的时候收摊,人渐渐少了,谢晚他们才得以休息。
其他的展台也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