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师爷、两名仆从、一名车夫和马车,加上县太爷本人,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姜云冉若有所思:“最后有登记的官驿是哪里?”

夏岚说:“是距离甘宁最近的汤林,从汤林出发,不过两日就能抵达甘宁,不过沿途除了高山便是深谷,这一段路途并不好走,两县之间便也少有往来,就是商队行走,也不会选择这一条路。”

但邓恩是赴任,又没有携带辎重,因此还是选择路途最短的路径行车。

姜云冉的手指在桌上轻点:“我记得汤林也属于九黎。”

九黎地形狭长,不仅接壤大片丰庆草原,也与其他州府相交。

因位置特殊,也算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皆有重兵把守。

姜云冉道:“天启五年时,是谁驻守在九黎?”

夏岚禀报:“九黎因同西狄多有摩擦,早年便有重兵把守,最早时有护国军兼守,后西狄吞并丰庆草原所有部族,野心勃勃,朝廷便另外调兵遣将,先后有定国公、南安伯、忠义伯等驻守。”

姜云冉:“……”

这可真是,百花齐放。

终于摸到了线索,可这线索也太庞杂了。

廖家、徐家乃至宗亲和沈氏都在九黎有过身影。

“天启二年时是定国军驻守,后有事端,天启五年,改为忠义伯驻守,但忠义伯那时并非先帝的亲信,忠义军也并不壮大,为保边疆太平,天启六年之后,再次改为沈氏驻守。”

姜云冉回忆了一下,说:“是皇贵太妃的弟弟定国公沈穆?”

对于她的知之甚详,夏岚并不惊讶,她道:“的确是定国公沈穆。”

“其实当年沈穆不过只二十几许的年纪,年轻气盛,朝中多有反对,不过先帝却力排众议,必要让沈穆驻守九黎。”

“定国公也不负所望,成功守住了九黎,同西狄打得有来有回,至今十几载定国军已经成为九黎的常驻军,为保大楚平安而英勇无畏。”

但凡是军将,就没有不仰慕英雄的。

夏岚亦是如此。

不过姜云冉听到这里,脑海中已经慢慢有了清晰的思路。

她抬眸看向夏岚,表情异常平静,说出来的话却是石破天惊。

“天启二年发生的事情,你可知晓?”

天启二年,是宫中的禁忌。

前朝后宫但凡知晓当年实情的,无一人敢多言,多数知情者已经化为尘土,再也不能告知后人。

姜云冉可以肯定,年长的太妃们,景华琰及前朝老臣,肯定是知之甚详的。

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没有声张。

那一段过去,肯定非常重要。

牵扯到了皇室的秘辛,也牵扯到了无数朝臣,甚至……

姜云冉认为,也牵扯到了景华琰。

而姜家,或许就是在那一场风云里,蒙冤败落,满门抄斩。

现在,姜云冉决心挖出当年的真相。

只有如此,才能还姜家清白。

也能顺藤摸瓜,把幕后之人及党羽们一网打尽。

夏岚抿了一下嘴唇,显得十分局促。

她难得露出这般神情,与她以往的沉稳干练十分相悖。

她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开口,显然在等姜云冉的保证。

姜云冉垂眸看着茶盏,语气冷淡:“怎么,陛下有口谕,不让你说?”

夏岚摇了摇头,最终还是道:“未曾,陛下口谕,让下臣全听娘娘做主。”

“那你说,我听,”姜云冉慢慢勾起唇角,“踏出这道碧纱橱,再无一人能知。”

夏岚深吸口气。

她定了定心神,终于开口:“天启二年,九黎一战大败,牵扯数名重臣通敌叛国之罪。”

姜云冉的心跳骤然加快。

当年的真相,在她眼前徐徐铺开。

满是血色。

第130章 通敌叛国是比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