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是,你看,占城稻的米粒偏小,长得很像灿米,不过味道比灿米略好一些,没有那么粗糙。要说香,自然是比不上一年一熟的碧梗米,可产量实在是大。”

“这个是鹅脂米,产量极少,只在桂南道一带少数种植,颗粒圆润饱满,煮熟后油光剔透,家里应该是有的,你可以让厨房做了尝一尝。”

说起稻米,就是景华琰热爱的话题了。

他滔滔不绝把这店铺里的所有稻米都介绍了一遍,说得比那店小二还仔细,最后店小二都闭嘴了,跟在边上偷偷听。

名贵的米他会介绍,却从未尝过,自然不知味道如何。

看着两位穿着打扮,定是达官显贵,他们评价的米粮味道肯定准确。

姜云冉也觉得新奇。

她听到最后,目光却落在了景华琰那双明亮的眸子里。

家国稳定,百姓幸福,皆要靠衣食住行。

只有吃饱肚子,才能有力气种田养家,才能嫁娶繁衍,代代传承。

姜云冉也知景华琰登基之后大力推广占城稻,为了让长河流域的百姓愿意改种,第一年的田税是免收的。

百姓看天吃饭,生怕颗粒无收,有了免税的保证,占城稻才能推广开来。

有了耕种经验,亩产一年比一年多,这让大楚的普通百姓都慢慢能填饱肚子。

只可惜粮贱伤民,也因为丰收,稻米卖不出高价,百姓的日子依旧在贫困上挣扎。

也因此,景华琰要改岁银收法,这一两年慢慢摸索,已经有了大致的方案。

今年已经开始试行。

就如同方才那样,姜云冉眼中的景华琰也是熠熠生辉的。

他或许不是个好人,但他大概是个好皇帝。

景华琰说着说着,发现身侧没了声音,这才停下话头,抬眸看过去。

就看姜云冉正笑意莹莹看向他,眼中甚是还带了些鼓励。

景华琰:“……”

怎么有一种慈祥呢?

跟太后看他的目光很相似。

“怎么?是不是我说的太多了?”

姜云冉摇摇头,她重新牵起景华琰的手,语气很是崇拜。

“我没想到老爷这样厉害,这么多米粮的特点都记得这样清楚,老爷好聪明。”

这夸奖得真是很浮夸,但景华琰却就觉得身心舒畅。

边上的店小二也赶紧上前,语气更浮夸了。

“老爷真是农神下凡啊!小的在这店里做工八年,有时候都要认错,真是佩服。”

景华琰不自觉勾了勾唇角。

他轻咳一声,道:“只听不尝,怕是也不知道区别为何,小二,每样米都买五十斤,夫人回去可以熬粥喝。”

真是实在又贴心。

姜云冉:“……”

她眨了一下眼睛,还是忍不住笑出声:“多谢老爷。”

刚出来逛了两个铺子,就差点买了半马车的东西,梁三泰苦哈哈让小柳公公再去调一辆马车过来,好给陛下和娘娘拉货玩。

从米铺出来,两人就去了书社。

麒麟巷的书社林林总总有十来家,除了朝廷南书局开办的林有书局,其余皆是书商开设。

里面所售卖的书籍种类琳琅满目,自然,价格也是让人望而却步。

不过麒麟巷繁华热闹,若舍得买上一壶五文的茶水,也能在书社静坐,读上一整日的书。

许多家境贫寒的穷学生就靠着在书社读书抄书,慢慢走上了仕途。

景华琰领着姜云冉往边上另一条巷子行去,刚一拐进去,就能感受到里面的比外面安静许多。

游客不往这边来,人少,自然就多了几分清幽。

这里的书社皆是三层楼,景华琰低声同姜云冉说:“开办书社,房租有玉京府补贴,只要一半房租便可,因此书社可以搭盖第三层,也可以降低每日的茶水费。”

姜云冉一想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