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该不会以为男女朋友就是这样的吧?

仔细想想,好像搞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南云凉介知道林千秋也是第一次谈恋爱...而每次想到这一点,南云凉介就会心软。然后之前考虑要不要和林千秋谈谈的想法,一下就抛出脑后,无限期拖延了。

等到艺伎和舞伎被老板娘引进包厢时,林千秋和南云凉介已经是规规矩矩品茶的样子了。

一起进来的有一个艺伎,一个舞伎,两个辅乐艺伎艺伎和舞伎是常规意义上的艺伎,辅乐艺伎则很少被归纳为艺伎的一员。她们一般是长相不够,而且舞蹈上缺乏天赋的艺伎转换赛道后的选择,就是艺伎跳舞的时候伴奏的那种。

之所以不把辅乐艺伎归类为艺伎,不是因为她们没有才艺,而是她们并不是席间应酬的一员,而这才是艺伎的精髓。至于才艺,那其实只是一个由头而已。

双方互相见礼,就算是认识了。然后艺伎、舞伎和辅乐艺伎各归其位,进行起这类宴会常规的第一步,即极富艺伎特色的表演辅乐艺伎在一边,准备弹奏三味线和唱歌,艺伎和舞伎则站到了房间里‘舞台’的位置。

相较于‘舞台’位置,其他地方这个时候暂时先关了灯,舞台附近用的也是传统照明。只有这种时候,才能明白,为什么舞伎会厚涂白.粉(艺伎没有那么夸张,但也是会涂的)。因为在这种光线下,厚厚白粉导致的僵硬、不自然都消失了,只会让人觉得艺伎和舞伎粉妆玉琢的一般,肌肤可以说是毫无瑕疵。

考虑到艺伎传统上的活动场合多数在晚上,当时的照明就是像此时此刻这样的,就能明白她们传统妆容如此的原因了。

在传统的音乐和氛围中,‘舞台’上的艺伎和舞伎很好地完成了她们的表演林千秋这辈子学过好几年的舞踊,至少品鉴没问题的。

她觉得两位表演者,尤其是那位艺伎,水准还是不错的。舞伎外行了一些,可考虑到她很大可能不是从小学习舞踊,而现如今从业也没多久,有这种表现已经算很不错了。

此时的年轻舞伎和战前不同,战前几乎都是从小买来、早早开始选择合适的苗子培养。现在一般是15到18岁的女孩子,受到艺伎浮华生活的吸引自愿来的(当然,也有个别人是追求艺术,只是这有几个就不好说了,毕竟真的喜欢舞踊,可以去做舞踊演员)。这个年纪的女孩,最多就训练一两年而已,如果不是此前就有舞踊基础,表演时确实不能指望有多专业。

不过,此时来光顾艺伎的,又有几个在意这些呢?所以顾客对这些放的很松。顾客对这些一松,艺伎馆、茶屋发现这样照样赚钱,自然会对艺伎更加放松。等到林千秋上辈子那会儿,来到茶屋的女孩修炼几个月就可以‘出道’了...天知道本身没有基础的女孩,能呈现出什么水平的演出。

表演完毕的艺伎带着自己的舞伎妹妹,施施然从‘舞台’上走下来,同时也有人打开了房间里的灯,一切恢复光明。刚刚塑造的古典幽深的氛围,立刻消散了大半,只剩下一些余韵还影响着在场的人。

不过有这些余韵也够了,林千秋觉得当作旅行项目体验一次还是很好的。

艺伎小姐和服相对朴素(虽然从价值来说可能比舞伎的和服更高),头发也简单很多,几乎没有发饰,但仪态、神采非同一般。在她的对比下,年轻华丽得多得舞伎妹妹显得普通很多,让人有不愧是艺伎的感觉。

她坐到南云凉介身边,舞伎妹妹则坐到林千秋身边,她们给林千秋、南云凉介表演茶道之外,还会尽量找话题活跃气氛。虽然这些没有传闻中的精彩,但气氛确实慢慢融洽自然了不少,最后还在艺伎小姐的建议下,林千秋和舞伎妹妹玩了传统的宴席游戏。

等到她们要告辞离开的时候,南云凉介将两沓白色纸封分别塞进了艺伎和舞伎宽大的袖子里,艺伎和舞伎也没有推辞,就笑着走出去了。

人都走了,林千秋和南云凉介也要离开茶屋时,南云凉介才和林千秋解释:“那个是‘祝仪’,是给艺伎和舞伎的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