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过去我没有沾这个身份的光,现在不在歌舞伎行业了,反而能安然地、偶尔沾光。”
这也是南云凉介真正放下的表现,不再对曾经‘歌舞伎子弟’的身份讳莫如深、主动避开所有相关事。
而作为歌舞伎子弟,想要在艺伎所在的花街得一些特殊优待,比如说临时插队约一两个艺伎舞伎,这的确不难歌舞伎和艺伎的关系是很深的,毕竟都是‘艺人’嘛,在古代都是贱业从事者,所以颇有‘阶级感情’。
这种类似的关系,华夏近代也出现在妓.女和戏子身上。不过华夏古代这些行业讲究甚至更多,将妓.女和戏子的关系用亲缘概括,也是因为这个,戏子不能去嫖。没被抓到还好,抓到的话,按照规矩各地有各地的惩罚。毕竟平常叫姨、叫姐的,嫖就不合适了。
不过很奇怪的是,名妓和名伶又不在此列。如果是名妓与名伶传‘绯闻’,大家不会把名伶怎么样,而名.妓甚至还能借机提高身价。
南云凉介在确定林千秋也想看看艺伎后,就借餐厅的电话联系了过去随长辈涉足过的花街茶屋,没多久就说定了请艺伎来相陪的事。
之后吃完饭南云凉介就带林千秋去了效率如此之高,倒不是南云凉介曾经‘河源鹤千代’的名声如此之好用,而是对茶屋来说,晚上的客人高峰根本不在刚吃过晚饭这一会儿,所以还相对好排出人手来。
林千秋和南云凉介穿过一条街就到了祇园甲部,南云凉介订的包厢就在这里的一家茶屋。这个时候还没到,就能看到街道上有艺伎和舞伎穿梭,有的穿着华丽、木屐步行在城市硬化路面上,赶路时就发出‘哆哆’声,有的则乘坐人力车。
‘人力车’就是华夏民国时很常见的黄包车,当时确实是从日本引进的,因此还有‘东洋车’的叫法。这种车子在此时的日本大城市还能见到,不过基本也是旅游项目了。也就是在花街柳巷,艺伎们赶场穿梭于大街小巷,路程不远却有很多窄巷子、人行道什么的,人力车才真正有实用价值。
林千秋在东京时也见过人力车,那是散步到赤坂一带时的事了,当时也是一个艺伎坐在车上。不过东京的艺伎和京都的艺伎好像不太一样,即使都穿华丽的传统和服、梳艺伎标志性的发型,脸上涂抹着白.粉,也完全不一样。
京都的艺伎好像更泰然,几乎没有自己是现代生活中刻意维持的、行将就木的传统的感觉,她们很自在,甚至可以感受到一种自豪感。仿佛她们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一直存在林千秋倒是能想到一些她们的想法。
对于这个时代的京都艺伎来说,大概想不到未来京都艺伎也会凋零,甚至消失吧?
其实,对比战前,当下艺伎人数已经大为减少了。
战前的‘艺伎’更像是一种‘日用品’,即使有‘高级交际花’的标签,不同于普通妓.女,但实际并没有那么突出。即使是普通人,解除艺伎也并非不可想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