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心气也是不一样的。
这一批商品采购回来后,林千秋他们之后还去了一趟美国。两批商品,再加上一些不需要去美国采购,在东京也能进货的、相对大众的户外商品,他们的‘户外用品店’很快就开业了。因为提前在户外爱好者的圈子里散播过,还在户外杂志上打了一个小小的中缝广告,倒是一开始就有一些顾客‘慕名而来’。
户外的圈子这个时候还是小,所以‘人潮汹涌’的场面就不要想了。但这种顾客一天比一天多的状态,还是很让人满意的主要是大家知道东京开了一家这样的店,鉴于当下这个圈子的狭小,体验过后的顾客口口相传的转换率是很高的。
他们的‘户外用品店’也不只是能够买东西,如果有很想要的户外商品店里没有,只要做个登记,下次还可以给代购来。虽然价钱可能高一点点,但相比起自己亲自去买,或者找亲友代购,这其实更省事!
毕竟为买这样一个东西,特意出国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要等到自己、亲友出国,天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儿!更别说请亲友帮忙,还要麻烦人...日本人本来就不喜欢‘给人添麻烦’,相比起给人添麻烦,让商家代购这种纯商业行为倒是好多了。
露营社这次的创业到这个时候就可以说是成功的了,等到后面生意越来越好,还得到知名杂志的采访,那就是道另一个阶段的事了因为是大学生社团创业,还是以东大女孩为主体的名校生校际社团,所以特别有话题度。
当下的话,大家对这家‘户外用品店’的模糊想象,更多还仅限于回本有望,投资的启动资金不会打水漂。
虽然说是社团创业,但投资创业是商业行为,大家还是得按照投资情况确定责任与义务的...因此能不能回本这也是大家不得不在乎的点。
说起来,露营社的成员大多是普通中产家庭的孩子,自己手头其实没多少钱。尤其是这次的创业很突然,这让他们打工攒钱都做不到此时很多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还真是打工攒出来的,毕竟日本也是高中生打暑假工就能巴望着买车的地方嘛,此事在《头文字D》中亦有记载。
而《头文字D》已经是九十年代中期的故事了(漫画更新太慢,导致故事时间线才过了一年多,后期却出现了千禧年后的车,但故事本身涉及到的社会情况无疑是九十年代中期的),当时日本经济泡沫彻底破裂,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以打工收入来说,已经是是急速缩水过的了!
所以在鼎盛期即将开始的1984年,大家考虑打工赚创业的钱,真不是来搞笑的。
总之,这次社团创业大家出资,大部分都是向家里说明了情况,拿到了一些资助。也有一些,是本身就有‘小金库’的,这倒是不用找家里拿钱了。
大家拿的钱有多有少,总共凑了大约1000万円,勉强到了能开业的地步。其中资金的大头倒不在店铺,他们又没有在东京市区开店。说到底户外用品还是个小众行业,圈子很小、顾客‘主观能动性’很强,并不需要抢占闹市区的黄金地段当然,挨近城市还是有必要的。
他们最终选择在郊区靠近一些大学的地方开业,一方面是年轻人多、更有人气,依靠这个应该也能多一些营业额。另一方面,这边的店铺是小川真纪子一个远房亲戚家的店铺,之前已经空置几个月了,加上小川真纪子做中间人,可以更加便宜一点。
那是一间接近二十坪的底楼房,不算太小,但做店铺就算是偏小的了。至于在此基础上的装修,也是因陋就简,能省则省。主要是,这间铺子上一任是做餐饮的,不做修改根本没办法开业卖户外用品,不然大家可能打扫打扫,增加一些货架,直接就开业了。
钱多数还是用在了进货上,正常进货渠道来的基本品类的商品,还可以压一压账期,等卖出一些东西后再给上游供货商结账。可从美国直接买下,然后人肉背回来的‘稀有品’,这却是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
为了填满货架,同时多多少少留下一点日常经营的钱,1000万円确实也只是‘勉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