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季洛清时常跟着七皇子在皇帝面前晃悠,那等他长大成人,必然有所为。

只可惜,这步棋被梁家破了。

然后就是梁家的梁牧竟然也要尚公主,还是嫡公主。

比起大公主,太子的心自然会偏向嫡公主,到时储君登基,义勇侯府的从龙之功还是等于没有。

要是别人也就罢了,偏偏就是梁家,梁牧。

不知道什么时候,季侯爷天天听到一些言语,心不知不觉就失衡了。

等西北战事起,梁绍和温允联手共击西羌。无巴灵溜四①伍菱午

温允打仗之前还给季洛允写信,难免说起梁家父子,言语中都是赞叹。温允还表示,愿灭西羌,护西北安宁。

季洛允在那里称赞温允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季侯爷当时什么感觉都没有,只觉得温允是个祸害,季洛允就是被温允影响,心思不在朝堂上,后面这些事才会陆陆续续发生。

那时,朝堂上除了季侯爷,就没别人了。

而梁家呢,梁绍,梁涵,梁牧,甚至梁靖都因萧宴宁而惹眼。

季侯爷心里越发别扭。在季洛河被皇帝派去云州赈灾时,看着再次变得意气风发的次子,季侯爷脑子一抽,本想借机让季洛河在里面表现一番,谁知结果不受控,变成了那般不可挽回之事。

证词上大意就是这么个意思。

一切都是季侯爷自己做下的,和旁人无关。

他生嫉妒心,他起了嫉妒意,以至于一个念头起,便犯下了滔天大错。

第128章 128

季侯爷的证词摊在御案上,皇帝斜靠在椅子上,扶着额头冷冷地看着它们。

太子和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的官员们跪在地上等待着皇帝的指示。

写满了的供词的白纸有数十张,白纸黑字写着季侯爷为何要陷害温允。对于一份供词来说,数张纸很厚重,可又不是很多。十几张纸而已,却承载着西境数万将士的生命和鲜血,记录着青州被西羌占领,青州老百姓在西羌统治下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而大齐边境的将士只能眼睁睁看着。

鲜血和痛苦留在了苦寒的边境,被记在史书上供人评判。

皇帝冷着脸,浑身散发着阴鸷的气息,四周的宫人低垂着眉眼小心地呼吸着,生怕一个不小心灾难落在自己头上。

不知道过了多久,皇帝缓缓站起身,他把季侯爷的证词全部扫落在地上。皇帝深深吸了口气,又慢慢吐出气息,他的双手撑在御案之上,身体半弯着,皇帝开口:“三司会审,太子和瑞王临堂监察,到了最后就查出了个一念之私来。他季堂有这样瞒天过海的能耐,还用得着兜兜转转去陷害温允?”

皇帝的声音很平静,不像是生气的样子,然而太子和这些个官员们都了解皇帝的脾气秉性,知道他已处在盛怒之中。

太子皱着眉头:“季堂的供词的确有些不合情理的地方,可根据当年前往西境的人所述,季侯爷确实让他们用假书信陷害温允。”

这也是义勇侯府被抄家的缘故,季侯爷当年派人做下此事,所派之人都是心腹,只是事后大抵觉得死人才能保守秘密,那些参与此事的心腹先是被提拔被信任,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各种原因,那些人陆陆续续都没了。

但总有那么一两个察觉到危险,他们不想死,有人隐姓埋名藏了起来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一个怕祸及家人,没躲过追杀,但还是留下了证据。

有朝一日,侯府陷入绝境,就是他们置侯府于死地之时。

查抄义勇侯府,不是凭借温允在书信来往上留下的暗笔,那只能让人心生怀疑,并不能作为实打实的证据,致命的证据来自当年亲自参与这些事的人。

所以皇帝才会震怒,然后果断下旨查抄义勇侯府。

西北兵败确实是季侯爷所为,这毋庸置疑,只是季堂的供词有疑。

太子眉头紧皱:“儿臣和几位大臣也分别审问了义勇侯府的其他人,季洛清和驸马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