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跟别人分享美好的东西。
我想这也许是一个社会伦理很有趣的部分,因为有一种教育是从小告诉人这是你的,那个是别人的,最后变得大家不能共享任何东西。记得在法国的保加利亚籍的作家克里德瓦在跟我学习汉语的时候,告诉我他到中国来吓了一跳,为什么那么多人可以一起吃一盘菜。我说,这有什么奇怪?他说,这么多人吃一盘菜,怎么知道吃哪一部分,要吃多少?我才发现他是从文化学的层面在关心这个问题,在西方如果不分清楚,是不知道自己该吃哪一部分的。我后来想真是这样,小时候我们一家八口,一盘菜每个人都知道该吃多少,很奇怪,每一次都吃光,每个人还都不觉得缺。这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哲学,我们在生活里真的做到了。现在有些孩子一上来就把菜吃光,等大人吃的时候就没有菜了。这是一个教养,小时候爸爸、妈妈在忙,你先吃的话一定知道该怎么留菜,不懂的话,姐姐、哥哥也会教你的,我相信这是一个伦理。有的社会鼓励把一切用法律分清楚,可是在中国社会是用道德来分的,当然有时候会有危险,可它也真的变成人际关系的一部分。
现在年轻人的私有观念是比较强的,而我在读大学以前,一直跟哥哥、弟弟住同一个房间的上下铺。你会知道那个空间怎么共用,从小就有跟别人分用一个空间、时间、物件的习惯,可是现在这种东西越来越少了。戏班子里的小孩从小就没有私密空间,也没有私人物件,所以分享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我们当兵的时候也是这样,常常就是买了一堆凤梨回来,大家拿刺刀切完然后一起吃,从来不太讲你的我的。当然,这里面并没有绝对的好或不好,也不存在道德高低的评判,只是一种习惯。《红楼梦》里很提倡人在物质或精神上能与别人的分享,宝玉说的“难得他想得到”就是这个意思。
“贾环听了,便伸着头瞧了一瞧,又闻得一股清香,便弯腰向靴筒内掏出一张纸来托着,笑说:‘好哥哥,给我一半儿。’”我们刚刚讲完美好的东西要跟别人分享,可是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要跟贾环分享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所谓的分享是说,我们有共同的对那个东西的珍惜跟爱,可是大家会觉得贾环不是这样的人。注意一下这个动作,从靴桶内掏出一张纸,以前的男孩子穿靴子,靴筒里有个口袋,大概可以放点草稿纸什么的。仔细想想,蔷薇硝是擦脸的,他从靴筒里掏出一张纸来,然后包回去给彩云,是不是怪怪的。我觉得作者是很细心地在写,如果他的品位不到,你就会觉得这个东西给他也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