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配给家里的小厮,生下来的孩子也是奴才;外头的是像袭人那样直接买进来的。宝玉觉得每一个人都是生命,这些人服侍他一场,将来一定要让她们恢复自由,不能认为有了卖身契以后,就把别人世世代代当奴才,所以宝玉在某些地方很像一个革命者,他不接受自己所处时代的这种世俗的人际关系,觉得应该对人有起码的尊重。我一直觉得《红楼梦》是一部非常革命的书,它的很多观念今天读起来都非常现代。春燕问她妈妈说:“你只说这一件可好不好?”意思是这个事情多了不起,他们家花了钱买了我们做奴才,可是却要给我们自由。她妈妈高兴得不得了,赶快问:“这话果真?”“春燕道:‘谁可扯这谎作做什么?’婆子听了,便念佛不绝。”
“当时来至蘅芜苑中,正值宝钗、黛玉、薛姨妈等吃饭。莺儿自去泡茶”,刚好有个单独的机会,“春燕便和他妈一径到莺儿前,赔笑说‘方才言语冒撞了,姑娘莫嗔莫怪,特来陪罪’等语”。莺儿当然也很客气,可见人间根本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怨恨,《红楼梦》总是让你感觉所有的怨怒跟嗔怪其实都是误解。过去的这些用人,当然不能像主人一样坐在那边做客,所以娘儿俩就说有事告辞了。
“忽见蕊官赶出叫:‘妈妈,姐姐,略站一站。’一面走上来”,蕊官知道春燕来了,春燕是宝玉房里的丫头,芳官也在宝玉房里,就“递了一个纸包与他们,说是蔷薇硝,带与芳官去擦脸”。这是蘅芜苑跟怡红院之间的私相授受。有时候你看到小朋友之间,或者是青少年之间互赠礼物,千万不要随便讥笑,因为他们自有他们的意义。我以前觉得那个大头贴简直无聊到极点,可是孩子们还总是在那边玩来玩去的,是因为其中有他们的很多情谊和记忆。这个蔷薇硝本身不见得值什么钱,可它是一个情分。
“春燕笑道:‘你们也太小器了,还怕那里没有这个与他,巴巴的你又弄一包给他去。’”意思是说芳官在我们的院子里当差,我们那里什么化妆品没有,还要你巴巴的送一包蔷薇硝给她。注意下面的话,蕊官说:“他是他的,我送是我的。姐姐,千万带回去罢。”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它是一份心意,戏班子里的小孩尤其喜欢这样,因为中国的戏剧里一直在讲这个东西,几乎每个戏剧里面都有一个东西传来传去,一块玉珮或者一把扇子、一条手帕,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要借这个物来串联。“春燕只得接了。娘儿两个回来,正值贾环、贾琮二人来问候宝玉,也才进来。”作者真是会写,就是刚好把蔷薇硝带回来的时候,这两个人来探病,被他们看到了。穿针引线其实很不容易,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忘了,可作者用蔷薇硝串出贾环、贾琮来问候。“春燕便向他娘说:‘只我进去罢,你老不用去。’他娘听了,自此便百依百随的,不敢倔强了。”有没有发现春燕在教她妈妈规矩,我前面提到的美的资源的分享指的就是这个,没有人是不能教化的。有了这个规矩以后,她就知道该怎么去扮演自己的角色了。
“春燕进来,宝玉知道回复,便先点头。春燕会意,便不再说一语。”宝玉知道春燕是要回报事情结果的,为什么两个人要一个点头,一个会意?因为贾环在场,不方便说话,否则传出去又是是非。这个点头会意用得非常巧妙,两个人之间有默契的时候,是不需要说话的。春燕“略站了一站,便转身出去,使眼色与芳官”,为她带了一包蔷薇硝,你看点头、会意、使眼色,这些人之间有很多语言之外的表情,尤其芳官这种唱过戏的,马上就懂了。“芳官出来,春燕方悄悄的说与蕊官之事,并与他硝。”
“宝玉并无与琮、环可谈之语”,这一句话一听就觉得很好玩,想想看自己从小到大有那么多的同学,或者同事,未必每个人都可以谈话。有的人你很努力想谈话到最后就是谈不成的也有,可见人还是分不同类别的,宝玉就觉得跟贾琮、贾环无话可讲,看到芳官出去又进来,手上多了一包东西,“因笑问芳官手里是什么,芳官便忙递与宝玉瞧,又说是擦春癣的蔷薇硝。宝玉笑道:‘难为他想得到。’”任何人对人的关心,宝玉都会赞美。这些小孩子这么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