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妈都过去往你们那里去,连饭也端了那里去吃,大家热闹些。”这真是非常喜悦的一天,连黛玉都喜悦起来了,黛玉平常是不太想跟别人在一起的,可是这一天她也想跟大家分享这个春天的感觉。

蕊官是陪莺儿来要蔷薇硝的,可她真正的目的是想要看看藕官。“莺儿答应了出来,便到紫鹃房中找蕊官。只见蕊官与藕官二人正说得高兴,不能相舍。”这种小戏班一起长大的孩子,感情好得不得了。其实我常常跟很多父母讲说,不要随便搬家,搬家是小孩子觉得很恐怖的事。我记得小学一年级搬家时,要跟相处过一年的同学告别的时候,我简直痛不欲生。因为第一次感觉到人跟人会分离,这么好的感情要相舍,大人很难理解,不懂得什么行李都打包好,车子就要开了,小孩子却坐在地上哭。因为他觉得要告别自己熟悉的一切,包括邻居、同学。

蕊官当然是个孩子,和藕官两个人挤在一起唧唧呱呱,舍不得走,“莺儿便笑说:‘姑娘也去呢,藕官先同我们去等着岂不好?’紫鹃听如此说道:‘这话倒是,他这里淘气的可厌。’一面说,一面便将黛玉的匙箸用一块洋巾包了”,“匙箸”,是汤匙跟筷子;“洋巾”是我们今天用的毛巾,是进口的,中国古代的手巾都是布的或者丝的。黛玉是有洁癖的,不用别人的食具。“交与藕官道:‘你先带了这个去,也算一趟差了。’”这些大一点的丫头对她们也很爱惜,知道她们舍不得分开,又不能鼓励她出去玩,只好假借一个名义,说你有一个公差,可以借这个机会跟蕊官在一起。这种爱惜很难解释,就是说你能欣赏孩子们干那些看上去很无聊的事情,鼓励他们用他们的方式游玩跟相处。对青春的疼爱,珍惜他们那种年轻的快乐,是意识到自己也年轻过。

“藕官接了,笑嘻嘻同他二人出来,一径顺着柳堤走来。”这一天春光明媚,她们在柳堤上走来走去。这个画面讲的是季节与生命的两个春天。“莺儿便又采些柳条,越性坐在山石上编起来。”有没有发现她们又忘了应该赶紧回去把蔷薇硝给史湘云,两次忘记,都表明在春天这个季节里,人会忘掉目的性,放慢生命的节奏,变得悠闲、慵懒。

我们现在最麻烦的是连休息日都忘不掉目的,大家去玩都搞得很紧张,在整个岛上冲来冲去,一家人大呼小叫,既没有休也没有闲,最后累得半死。真正的休闲就是你离开了所有的目的和任务,脱离了平常的节奏,让自己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那种快乐是很难形容的。之所以不容易做到,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有了惯性,一旦形成惯性是很可悲的,因为他习惯了每天打卡的生活,一个东西如果卷了十年二十年,有一天还能再放松吗?常常看到很多人在快退休的时候,忽然发生身体的各种问题,就是因为以前卷得太紧,再也放松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