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的是季节的春天和生命的春天。
作者为什么要用“嗔莺咤燕”呢?“嗔”是佛教里面讲的“贪嗔痴”,是发怒生气的意思,是说黄金莺生气了。这个“燕”是指宝玉房里叫何春燕的丫头,这个小丫头也很懂事,跑来找黄金莺聊天。春燕为什么会跑出来,因为她妈就是芳官的干妈,她的姨妈就是发现藕官烧纸钱的婆子,所以这个春燕蛮可怜的,有那样一个妈妈,又有这样一个姨妈,她觉得这些老人家总是惹事,让她有点丢脸。人小的时候身上有一种天真,看到自己妈妈做这种事,觉得有点难为情,所以她就跑出来了。
春燕就提醒黄金莺,这些都是我姨妈管的,你在这边摘她的花和柳条,对她来说已经割心割肝了,等一下大概又要吵架了。果然,刚讲完她姨妈就来了,开口就骂。
注意,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讽刺的意思,只是在讲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很功利的,因为每一朵花都能在市场里卖钱;还有一种是没有任何目的的鉴赏。德国的哲学家康德说: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通常我们很难理解“无目的”的意义,比如这次我从北部到南部来,如果目的性太强,就会希望越快越好,在没有目的的时候,才会产生快乐的美感。当今世界最大的悲哀是我们被置放在一个越来越有目的性的时空里,缺失了无目的的感受和欣赏。其实人跟人的关系也是一样,有目的就是互相利用,只有没有任何目的的交往,才可以变成互相欣赏,同事、亲人都是如此,脱离所有的功利关系,才能看到一个人生命状态的美。春燕、金莺和蕊官几个小女孩都处于无目的状态,这个花园的美就被她们呈现出来了。
这是两种生命态度的对比,她们引用宝玉的话:“年轻的女孩子这么美,像珍珠一样,结了婚以后,就慢慢没有光彩了。然后等到老了以后,简直变成鱼眼睛了。”这是《红楼梦》里非常重要的一段话,作者疼惜所有的青春。我今天有一个也许很阿Q的想法,觉得他怜惜的不只是生理上的青春,而是心灵上的青春,有的人才十几岁就已经变成鱼眼睛了,而有的人可能一生都不曾失去珍珠的光彩。
等一下大家就可以看到这几个小女孩在一起对春天园林的欣赏,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很多朋友都知道,中国文学从诗到散文再到戏剧,一直有个很重要的意象就是园林。园林一直是中国人生命中最大的心灵寄托,柳梦梅和杜丽娘的恋爱是在园林,一定是游园之后的惊梦,因为花园是古代社会里唯一能让心灵自由放松的地方。
所以所有的戏曲、小说都有后花园相会的场景,幸好有一个后花园能让这些青少年逃避社会的压力,逃避绩测和联考,因此园林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象征。第五十九回里的游园,其实是要找回她们的心灵花园。可是心灵花园里也有污染,就是春燕的妈妈和她姨妈,她们已经失去了对美的感受力,在这个园林当中,她们能看到的只是功利跟目的。
前面说到因为老太妃死了,家里的大人都出去了,所以从第五十九回到第六十回,可以看到很多由青少年引发出来的一些管理上的疏忽,而这些疏忽就有点像我们在中学时老师或教官不在时,那种规矩的暂时放松。中学时,每次听到老师请假,不管是家里有事还是他本人生病,所有人都会欢呼。我自己做老师的时候,自己觉得做得还不错,自认为我哪天请假他们会难过,后来别人告诉我,他们也一样欢呼。那个欢呼是说,他们获得了一个规矩暂时离开的机会。有一天你真懂了他们,你就会有放青春一马的冲动,因为再好的规矩,都不如这个规矩暂时消失,让他们自己乱一下,他们自己也会整顿出规矩。真正好的教育其实是可以放心的,要学会把平常给他的限制暂时拿掉,不拿掉的话,永远都无法启动他们管理自己的机制。
在第五十九回到第六十回当中,有好多的事件发生,茯苓霜被偷、玫瑰露出事,都是因为大人不在家。这些十几岁的小孩子,身上隐藏着逾越规矩的骚动。其实在某一个年龄段,你会对这一切开始欣赏,觉得这样的生命很好,有点像蚌壳慢慢偷偷打开来露出来的那个肉体。你会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