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不成?林家虽贫到没饭吃,也是世代书宦之家,断不肯将他家的人丢与亲戚,落人耻笑。所以早则明年春天,迟则秋天。这里纵不送去,林家亦必有人来接的。’”这是紫鹃在骗宝玉,可就是这话引发了宝玉的呆病。
下面她接着骗宝玉,说:“前日夜里姑娘和我说了,叫我告诉你:将从前小时玩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将你送他的打点了在那里呢。”就是要小学毕业了,我以前送过你橡皮,或者本子,你要全部还我,你的我也还你。这表示要跟青春和青春的玩伴告别了。“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打了一个焦雷一般。”忽然觉得生命青春原来是会结束的。当然,要从心理学上讲,作者大概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被抄的家,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是在十三四岁以前,他的小说是中年落魄的时候写的,他不愿意长大,因为长大以后看到的全是世间的白眼。这个富贵公子后来遭受到的侮辱跟冷落是不堪回首的,所以他的记忆就停在了很美、很温暖的青少年时期。
“紫鹃看他怎么回应,只见他总不作声。忽见晴雯找来说:‘老太太叫你呢,谁知在这里。’紫鹃笑道:‘他这里问姑娘病症。我告诉了他半日,他只不信。你倒拉他去罢。’说着,便自己走回房去了。”
“晴雯见他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涨,忙拉他的手,一直到怡红院中。袭人见了这般光景,慌张起来,只说时气所感,热身子被风吹了。无奈宝玉发热事犹小可。”下面这一段写宝玉的发病非常惊人。几乎有点超现实,他忽然进入一种自我毁灭的状态,意思是如果这个青春注定要结束,不如选择自我毁灭。“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起他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就是完全没有反应了。“众人见他这样,一时忙乱起来,又不敢造次去回贾母,便先叫人出去请李嬷嬷。”
还记得李嬷嬷吗?她大概有十回没有出现了,她是宝玉的奶妈,已经老得有点糊涂了,常常乱动宝玉的东西。“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日,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上摸了一摸,嘴唇人中上边着力掐了两下,掐的指印如许来深,竟也不觉疼。”这个大家现在可能不太知道,记得小时候班上同学会发作癫痫病,忽然口吐白沫在地上抽搐,老师就会用指甲去掐嘴唇上面的人中穴,古代很相信这种急救法。李嬷嬷就觉得完蛋了,“只说了一声‘可了不得了’,‘呀’的一声,便搂着放声大哭起来”。这也是在写这个李嬷嬷在这个家族里的重要身份,她小时候喂过少爷,少爷在,她的尊贵就在,少爷不在,她也就完了。
“急的袭人忙拉他说:‘你老人家瞧瞧,可怕不可怕?且告诉我们去回老太太、太太去。你老人家怎么先哭起来?’”意思你是有经验的人,结果你自己先乱了方寸,那我们这些年轻人怎么办?“李嬷嬷捶床捣枕说:‘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一世心了!’”李嬷嬷的这一段非常精彩,宝玉的疯病如果没有李嬷嬷这样一闹,你还看不出严重性。“袭人等以他年老多知,所以请他来看;如今见他这般一说,都信以为实,都哭起来。晴雯便告诉袭人,方才如此这般。袭人听了,便忙到潇湘馆来见紫鹃,紫鹃正伏侍黛玉吃药,也顾不得什么了,便上来问紫鹃道:‘你才和我们宝玉说些什么?你瞧瞧他去,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说着,便坐在椅子上。”
下面写的是黛玉知道宝玉发病后的状况。只有在青少年时期,爱才会变成他的存在比我的存在还重要。《罗密欧与朱丽叶》里面写得最动人的,是朱丽叶吃了假毒药,结果罗密欧以为她真的死了,就自杀了,等到朱丽叶醒过来看到罗密欧已死,立刻拔剑自杀的那一段,黛玉也是同样的表现。
“黛玉忽见袭人满面急怒,又有泪痕,举止大变,更不免也慌了,忙问怎么了。袭人定了一回,哭道:‘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凉了,话也不说了,李嬷嬷掐着他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李嬷嬷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子都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