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道:“我们不去,昨儿单送了礼去了。”大家说了一会方散。

注意一下,每当大家要散的时候,宝玉跟黛玉的情感就出现了。“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记住,如果一伙人在一起玩玩闹闹,散的时候有一个人故意落后,一定是有事。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她知道袭人因为妈妈生病回家了,这句话本来也可有可无,对不对?宝玉道:“自然要等送了殡才来呢。”黛玉还有话说,又不曾出口,出了一回神,便说道:“你去罢。”下次如果有机会听到小男孩、小女孩之间的这种对话,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恋爱就是这么奇怪,明明很舍不得离开,可在一起又不知该说些什么。这种情境是文学里最难表现的。《红楼梦》的这一段写得非常惊人。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的初恋大概是不是这个样子。

“宝玉也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日再说罢。’”这种情况在宝玉跟宝钗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宝钗的悲哀其实也就在这里,她不是不漂亮、不聪明,也不是不善良、不体贴,可她就是没有那个缘分,无论如何都只能做个旁观者。而宝玉和黛玉两个人就是有种黏在一起的缘分,哪怕连话都没得讲,也要在一起。

所以宝玉“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要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遍?’”非常惊人,对不对?这才是最深牵挂,两个人之间的默契完全像是禅宗,就是心跟心的领悟。如果某一天,有个人回头问你说:你现在一晚上咳嗽几次,醒几次?你至少知道这是很亲的人,因为很少有人问病会这样问。

宝玉知道黛玉晚上常常咳嗽,常常会醒。黛玉道:“昨儿夜里好,只咳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黛玉是睡眠很差的人,她太敏感,又有太多的心事,所以总是睡不稳。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这个时候才想起自己是因为有要紧的事,才留下的。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却又被打断了,作者的文学技巧真是精妙,两个孩子在一起最美妙的初恋时光常常会被打断,因为没人不知道他们两个在干吗?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说,年纪大了千万别不识相,你觉得两个人好像没说话,可是对他们来说,那是非常重要的时刻。

宝玉“一面说,一面就挨进身来,悄悄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

我们知道,宝钗非常体贴黛玉,黛玉每天吃的一两燕窝是从宝钗家里拿的,宝玉觉得不能这么一直麻烦宝钗,想说他也有办法去弄燕窝,可是话没有讲完,来了一个最不该来的人赵姨娘。他们之间的默契跟亲情被打断了,只好收住话头。

“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赔笑让座,说:‘难为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这两个人之间是根本不需要什么语言的。一个眼神彼此就懂了。

《红楼梦》越往后读,越觉得这两个人根本不需要什么结局,因为他们每一天都在彼此缘分的结局里,最终是不是结了婚的结局,对他们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他们之间的“情”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意义。

宝玉回来,看晴雯吃了药,“此夜宝玉便不命晴雯挪出暖阁来”。晴雯是丫头,本来是不能住在宝玉的暖房里的。宝玉却“自己便在晴雯外边。又命将熏笼抬至暖阁前”,晴雯变成了主人,因为宝玉要伺候晴雯。这在两三百年前的等级分明的世界里是不可想象的。而在《红楼梦》的作者眼里,只有人最本质的体贴。

“麝月便在熏笼上,一宿无话。至次日,天未明时,晴雯便叫醒麝月道:‘你该醒醒了,只是睡不够!你出去叫人给他预备茶水,我叫醒他就是了。’”她还是有很多牵挂,生病以后的晴雯越来越显得重要,因为袭人不在,她觉得麝月有点懈怠,便开始操心了。麝月忙披起衣服来道:“咱们叫起他来,穿好衣服,抬过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