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怜洁白。”意思是洁白的雪花落入肮脏的泥土,让人惋惜。香菱就接了下联:“迎地惜琼瑶。”一种美好的玉叫作“琼瑶”,“迎地”就是遍地;这句是说,泥土也不见得无情,也懂得怜惜像美玉一样晶莹的雪花。
然后香菱又给出下一句:“有意荣枯草。”雪花飘落下来不是偶然的,而是有意滋润土地,去繁荣枯草。我们都听说过“瑞雪兆丰年”,因为下过一场大雪之后,雪会融化,就会滋养大地,生出春草。探春接道:“无心饰萎苕。”我们看,“有意”对“无心”,“荣”对“饰”,“枯草”对“萎苕”。新春最先萌芽冒头的植物叫作“苕”,“萎苕”就指枯萎的植物。这两句要表达的是,大雪滋润了春天所有的植物,到底是有意还是无心。
我觉得中国古典诗句里的对仗是非常特殊的美学,一方面来自汉字的特色,英文跟法文都不容易这么对仗。另一方面,这里的“有意”对“无心”,就包含着一种生命哲学,有点像中国哲学中的阴跟阳、虚跟实。到底是有意还是无心,作者也不知道,只是让你去思考。总之,在宇宙之间,冥冥中好像存在着一个因果,有神论者会相信有一个神在主宰,这个是“有意”;无神论者则认为这只是自然的一种循环,所以是“无心”。而这个对仗,正好提供了两者之间的平衡。“有意”加“无心”刚好是一种完全中性的客观,让人看到生命里面也可能有意,也可能无心。所以对仗本身在帮助创作者思考生命中两极平衡的部分。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学写诗、学对仗,可也许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习到生命里的一种互动关系。
然后探春再给出下一句:“价高村酿熟。”“村酿”就是村酒,酒酿好之后,可以卖高价。我们知道,酒通常是秋天庄稼收获之后开始酿,酿好之后,正好就是冬天,也和雪季有关。白居易有一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写的就是酒酿好的时候,正好在下雪。李绮就接道:“年稔府粱饶。”五谷熟了叫“稔”,因为丰收了,所以各家以及政府的仓库里粮食都特别丰饶,表示今年是一个富有的好冬年。
下面这句“葭动灰飞管”比较不容易懂。“葭”是葭莩,就是芦苇茎中的那层薄膜。据说,古人将葭莩烧成灰,放入十二支长度不同的律管中,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黄钟、大吕等十二律中。既可以测量音乐的音律,也可以用来测量月份。比如,黄钟对应的是仲冬之月,也就是十一月,大吕对应的是季冬之月也就是十二月。到了这两个月份,对应律管中的灰就会自动飞扬出来,这就是“吹灰候气”。当然,这种方法未必科学,却成了文人作诗赋词的典故。杜甫的《小至》诗中,就有“吹葭六管动飞灰”的句子,“小至”指的是冬至前一天。
那李纹对的“阳回斗转杓”也有同样的意思。我们知道北斗有七星,组合起来像一个舀酒的“斗”,有斗身,有斗柄。武侠小说里总讲北斗七星,北斗七星也常变成古代很多帝王的象征。敦煌展出了于阗国王李圣天头上戴的一个皇冠,即平天冠,上面就用玉镶了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所以古人也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北斗七星中的第五、第六、第七颗星就是斗柄,被称为“斗杓”,等斗杓转一圈回到正北方的位置,也就到了冬至,即“阳回”。表示说已经到了冷的、阴的极限,接下来阳就要回来了。这两句比较难懂,因为里面牵涉了我们今天不太使用的古代测量历法跟季节的一些专有名词。
下面一句比较好理解:“寒山已失翠。”到了冬天,树叶都落了,草也枯了,夏天翠绿的山野变得灰蒙蒙的,下了雪之后则又变得白茫茫的。邢岫烟就接道:“冻浦不闻潮。”有没有发现对仗,一个讲山,另外一个就讲水。“浦”是什么?浦是河流入海的地方。在寒冷的季节,河水都结冰了,所以也就听不到潮声了。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群孩子,心境非常开阔,对大自然的观察极其细致,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生命情境的学习。
邢岫烟又给出一句:“易挂疏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