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温顺的样子。到了老年,那个老太太或在厨房忙,或在熨衣服,永远是忙她丈夫的事情。老太太总是听到先生叫她,但是跑过去之后,先生说,我没有叫你啊!在一个伦理的习惯里,她已经养成惯性了,她永远等待着帮她先生去做什么事情。
这个部分就是《红楼梦》想要讲的人的惯性。所以对于邢夫人,我们不必说好或不好,我相信有些女性在传统里,最后就扮演了这个角色。
你可以想象那个场景:邢夫人又愧悔,又尴尬,旁边的人一定也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办。这种冷场,有时候需要一些很聪明的人,像王熙凤这样的人来讲一些笑话,把气氛缓和一下。可是这一次王熙凤也不敢讲话,因为这件事非同小可,而且牵涉到她的婆婆。所以,“凤姐早指一事回避了”。注意“早”这个时间点,也就是凤姐还没有到“贾母不言语”的程度,就假借有事避开了。
“鸳鸯也自回房去生气。”鸳鸯这个丫头也绝顶聪明,事情因她而起,她绝对不能在场,所以也回房了。“薛姨妈、王夫人等恐碍着邢夫人的脸面,也都渐渐的退了。”两人也觉得再待下去有些不妥,就找借口离开了。这个场景的描写非常精彩,作者在写很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否要回避,早走还是晚走,都有学问在里面。
其实,回避是一个大智慧,可是现在有些人不太知道“回避”这件事的重要。比如,今天很多孩子看到校长要骂老师了,还傻乎乎站在那边听,不知道这个时候应该回避,不然这个老师会很没面子。
这个校长也不对,也不应该当着学生的面骂这个老师,有什么事情你可以等学生离开了再讲。如果你当着学生的面羞辱老师,这个老师以后就没有办法管学生了。
我有学生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不理解王熙凤为什么要走。我说你如果出去工作,一定会被解雇。因为这里面有一种人际关系,他不太懂。家族有它的伦理,社会也有它的伦理,我相信不管我们处在哪个年龄,做晚辈还是做长辈,《红楼梦》里都有可以学习的东西。
“邢夫人且不敢出去。”贾母没有叫她走,她还真不敢走。如果搁在今天,老师生气不讲话,学生大概会说,你不讲话,那我走了。可是过去的伦理就是,婆婆不发话,这个儿媳妇是不敢动的。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被爸爸妈妈骂了,不管是对的是错的,被骂了总是心里面很气,然后就回到房间,把房门锁起来。那时,一定被叫出来再骂一顿,意思是说你不可以闹情绪。因为这个时候关房门、锁房门这件事情表示你拒绝沟通。所以我相信那个大的家族当中,有它的伦理。
贾母看到已经没有其他人了,才开始教训邢夫人,这也是一种智慧。不要在旁边还有一大堆人的时候,就开始骂人。因为即使骂得对,可是场合不对、分寸不对,也会出问题。我们绝对不希望看到一个位阶很高的人随便乱骂人,因为他一讲话,要有他的分量,他一个眼神就够别人受了。所以你看到在这种大家族里,贾母再不高兴,她不会当着王熙凤的面骂邢夫人,因为那样一来,这个婆婆就没有办法在儿媳妇面前做人了。
我常常提到,《红楼梦》对今天的我们来讲,最困难的就是,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大家族生活的经验,所以会觉得这种人际关系怎么那么麻烦。因为现在常常是三房两厅,一对夫妇带着两个孩子,人际关系非常简单。所以我们比较不容易了解,过去四代同堂的大家族,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有着很复杂的东西;有它的坏处,也有它的好处。
它的坏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钩心斗角。不要讲生活在一起,光是婚丧嫁娶的意见之多,就够你受的。而且这个时候,表达意见往往不简单只是为了表达意见,而是证明你的身份和在这个家族的地位。它的好处是,以后到了社会上,就会比较懂得怎样去跟别人相处。因为社会再复杂,也没有家族的关系复杂。它等于是一个实习。
我在教书的时候,会给学生介绍工作。有的学生就做得得心应手,有的学生,你介绍出去,三天两天就被淘汰了。你大概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