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那个时候常常骂我,因为她跟我讲了半天话,我也不理她。她总觉得,我没事就在一旁发呆,其实我可能在想要写的诗什么的。然后她就用类似“我一个热脸去靠你这个冷屁股”的话来发泄。

宝钗本来打算白天没事时做些女红,可早晚跟长辈聊聊天,抽空再跟园中的姐妹们联络联络感情,“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三更”就是晚上十一二点。细读之下,我们会发现这一段描写很有趣,也很耐人寻味。

那黛玉呢?“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际,必犯嗽痰。”她的身体对于大自然的季节会有一种呼应,每到春分、秋分,就会发病。我们知道,按照中医的理论,一个人身体很好,就不容易感受到外在的变化;而黛玉这种女孩子的身体就会很敏感,所以特别容易生病。“今秋又遇贾母高兴,多游玩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贾母每次出去玩,都会叫黛玉一起去,多半是出于对外孙女的疼惜。结果,黛玉就有一点体力消耗过度,“近日又复嗽起来,觉得比往常又重些,所以总不出门,只在自己房中将养”。

这里就讲到黛玉的生活与宝钗完全不一样:“有时闷了,又盼个姊妹们来说些闲话排遣排遣;及至宝钗等来望候她,说不得三五句又厌烦了。”这就是黛玉,这就是青春期的少女,又希望热闹、害怕孤独,又觉得厌烦,有些喜怒无常。可这就是真性情。这点你从宝钗身上就看不到,宝钗喜不喜欢一个人,你看不出来。所谓“喜怒不形于色”,这大概就是儒家的最高境界了。可是你会觉得,如此年轻就这么周到,这么会做人,好像有些太老成了。

这绝对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我相信今天我们家里有一个宝钗,你真的高兴死了。你绝对会觉得这个小女孩怎么这么懂事。可是曹雪芹会觉得,年轻人有一点任性、会犯错误反而是正常的。这是一个很不世俗的看法,我们都做不到。我相信我们做老师、做长辈的,都喜欢懂事的孩子。所以《红楼梦》对我是个很大的提醒:其实任性里面往往有一个比较强的自我,有更多的真性情。后来我接触了很多喜欢艺术的年轻人,发现太周到、太理性的,会比较缺乏内在的真情;而那个有时候会喝醉、会失礼的孩子,反而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这真是一个矛盾。

我们接着往下看:“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礼数疏忽,都不苛责。”我想这就是青春的可爱,就好像同学之间,有一个是特别任性的,常常会闹情绪,可大家往往不会太在意,也不太计较,这个只有在青春期才做得到。到了职场,当了同事,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一方面会遗憾黛玉的生命太短暂,十几岁就夭折了;一方面又觉得她活下去未必是一件好事。她的生命如果继续下去,只会感到更大的痛苦。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这里走的几个太医”,指的是在贾府时常走动的太医;既然是太医,医术当然不会太差。但宝钗看黛玉年纪轻轻,就病病歪歪的,吃他们开的药,老也不见效,很替她着急。

大家有没有发现释迦牟尼常常用“病”来说法讲经,按照佛经的说法,黛玉的病其实不是真正身体的病,是心灵上的病。所以黛玉的病,是有感于生命中的无常。就连春天花落,她也会哭,甚至去葬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生病呢?用《维摩诘经》中的话来说,就是“从痴有爱,则我病生”。生病,是因为有太多人世间的痴跟爱。你活在人世间,如果看到任何生命的消亡都会感伤,它就是一种病。所以黛玉这个病,宝钗不懂,她不知道这个病不是高明的大夫可以医好的,医生的药注定没用。

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宝钗的心是真诚的,她如果不是真的关心黛玉的身体,说不出这样的话。而且以宝钗的星座来说,我们知道她是水瓶座的。水瓶座的人通常很大气,对人很宽厚,没什么嫉妒心。很多人误以为黛玉是处女座的,其实不是,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