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碰到一些难缠的学生,尤其在美术系。因为要创作,一个学生你叫他画什么,他就画什么,你知道他一辈子也没希望。而难缠的学生,你叫他画什么,他偏不画什么的,现在果然都有出息了。因为创作本来就是你自己要胡思乱想,然后敢去摸索很多东西的。所以其实在教育里,有时候我们真的非常为难。一方面我们会赞美一个乖孩子,可是同时又觉得你也太乖了吧,没有一点搞怪的东西。

“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过去这种商业家族,到了第二代、第三代,最怕的就是被别人说财大气粗,而文化显然是摆脱粗俗的一个重要手段。“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也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我觉得这句话讲得实在太棒了,我一直想手抄给“教育部长”看,就是所有的孩子都怕看正经书。什么叫正经书?就是考试的书、教科书。而那些大人不准看的书,反而有很多生命成长可以摸索的东西。在这里,宝钗这个少女讲出这句话,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她讲出了天下所有青少年的心声。

“弟兄们也有喜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男孩子们不是不爱读书,他们喜欢读的,是跟性情有关的书,所以他们喜欢唐诗,喜欢宋词,还有《西厢记》、《琵琶记》、《元人百种》这类禁书。喜欢看的书就是连饿肚子都会去买的,我记得非常清楚,初中的时候,我每天都去旧书摊上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那时这是禁书。然后省吃俭用,用一个月所有的零用钱去买了它。可你到学校可能会被老师骂,说你这么不爱读书。所以我常常在想:我爱读的书,为什么完全不被承认?而我不喜欢读的那个书,他们却拼命要我读?

“他们背着我们看,我们却偷着背了他们瞧。”大家都在偷看,彼此心照不宣。我想我们大概回想一下初中、高中,真是如此,大家都偷偷有自己的一个世界。“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应该读读这一段。有时候我在想,我做老师,都不知道我的学生在读什么书,在上什么网站。可是也很有趣,他也应该有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私密世界。如果有一天他跟你分享那个私密世界,就表示他把你当成知己了。如果他不跟你讲,绝对是你的问题,或者说他认为你没有这个私密世界。如果他认为你也有,他就会跟你沟通了。所以现在宝钗会跟黛玉沟通,就是因为她们两个都有这个私密世界。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何况你我!”这是宝钗的结论,宝钗有一些很保守的观念,非常务实。她虽然聪明、调皮,小的时候也看禁书,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纪,她就准备去选妃,做一个贤妻良母。这就是宝钗跟黛玉的不同。所以宝玉真正的知己是黛玉,而不是宝钗。

“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并非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在宝钗看来,男人分内之事是养家糊口,女人分内之事是操持家务、做做针线什么的。“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能有几个这样?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读书误了他,可惜他倒把书糟蹋了。”读了书反而变坏了,这是宝钗的观念,“所以倒是耕种买卖,倒没什么大害处。”就是说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反倒更好。所以宝钗年龄虽小,但看问题很不一般。

“你我只该做些针线之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书看看也罢了,最怕是见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正经书”就是那些让女人三从四德、安分守己的书,宝钗认为这些正经书读读无妨。但《西厢记》、《牡丹亭》这类杂书,会让人移了情、乱了性,整天胡思乱想。

“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服,只有答应‘是’的一字。”这时素云进来了。《红楼梦》里人物很多,偶尔我会考大家一下:“素云是哪一个房里的丫头?”她是李纨房里的,她来通知大家:“我们奶奶想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事呢。二姑娘、三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