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鸳鸯说:“他不吃了,喂你们的猫。”她的意思是说,吃不吃没关系,我们的礼数要到。“婆子听了,忙拣了两样拿盒子送去。”鸳鸯又问:“素云那去了?”素云是李纨的丫头。鸳鸯管这个事,是因为今天贾母做东,她要负责把每一房的人都照顾到。

李纨就回答她:“他们都在这里一处吃,又找他作什么。”鸳鸯说:“这就罢了。”其实她只是问她吃饭了没有。

凤姐说:“袭人不在这里,你倒是叫人送两样给他去。”鸳鸯听了,“便命人也送两样去”。他们在游园,可是负责留守的那些人,不能不照顾到。鸳鸯又问婆子们:“回来吃酒的攒盒可装上了?”婆子说:“想必还得一会子。”鸳鸯就说:“催着些儿。”婆子答应了。

鸳鸯要逗老太太笑,像一个导演似的安排刘姥姥这一场戏,现在她还要忙,一面吃饭,一面交代给谁送菜。真的是一个尽心尽力的丫头,难怪老太太离不开鸳鸯。

“凤姐儿等来至探春房中,只见他娘儿们正说笑。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探春不喜欢隔间,把房间全部打通了。作者在讲建筑,同时也在讲人。探春的性格很像男孩子,健康明朗,不喜欢受委屈,住处的风格反映了探春的个性。

“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上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松林一般。”“笔海”就是插毛笔的大筒子。“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汝窑”是全世界最贵的瓷器之一,在英国的拍卖市场,一个汝窑瓷瓶大概是几千万英镑,台北“故宫”大概有二十几件非常好的。“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的襄阳《烟雨图》”,“襄阳”就是宋朝的画家米芾,人称米襄阳,他画画的时候喜欢用很多水分,而且常常画江南烟雨,所以叫《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颜鲁公”就是颜真卿。探春喜欢烟霞的自由、闲散,她要用这个东西做自己的骨骼,作为生命的本质。她喜欢住在山里面,追逐泉水、石头这种荒野的生命。对联表达了探春的生命态度。

“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大观窑”是宋徽宗时代的官窑。“佛手瓜”是用来供佛的,非常香。“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磬”是一种石制的打击乐器,探春这里的磬是用玉石做的。“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环们忙拦住他。他又要那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刘姥姥带来的这个孙子,本来很怕生,都不敢讲话,现在有点儿熟了,所以就要摘那个锤子来打磬。丫鬟赶快拦住了,因为那个东西很珍贵。

“东首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什么是“拔步床”?如果你去鹿港的文物馆,会看到一种老式的床,除了平常睡觉的床板空间外,三边还有雕花的木头架子,上面有一个木顶,两边都是抽屉,床的下部、脚踏的地方也有抽屉,再讲究点的还有门,可以关起来,像一个小房间。以前女性的床里能藏好多东西,一层层的抽屉,里面可以放首饰、内衣什么的。纱帐就可以挂在床架上,探春床上的纱帐与潇湘馆素净的窗纱不同,上面绣有一点花卉草虫。

“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的夯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板儿是乡下长大的男孩,他认得出纱帐上绣的是什么虫子。刘姥姥觉得他没有规矩,就过来打了他一巴掌,这是非常传统的祖母教育。

作者在写很优雅的富贵人家的同时,也写刘姥姥和板儿,这里有一种对比,让文学的写法很活泼、不沉闷。“下作的夯子”,有的版本写成“下作的黄子”,大约三岁以下的孩子叫作“黄口小儿”。

“贾母因隔着纱窗往后院内看了一会,因说:‘这后廊檐下的梧桐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