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结果王羲之写出了《兰亭集序》。一千五百年后,大家还在谈论兰亭,纪念兰亭,是因为它体现着文人一心想摆脱战乱和权力斗争的心境。如今,当年的东晋皇帝和他的政治可能已经完全被遗忘了,可是大家却记得王羲之,记得王羲之跟四十一个人喝酒、写诗时的快乐,记得他曾留下的那么美的书法。所以说是“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佳谈”。
“妹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妹”,是探春说自己。“窃”是私下的意思。我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很幸运能够跟你们一起住在这么美好的风光里。“泉石之间”就是大观园,里面有泉水,有石头。“而兼慕薛、林之技”,“薛”是薛宝钗,“林”是林黛玉,我特别仰慕这两位姐姐的文学修养,“技”是讲她们诗词写得好。“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在吹着风的中庭和有月光的水榭,我们已聚了好几次餐了,只可惜当时没有想到用写诗来作为聚餐的动机。
“帘杏溪桃,或可醉飞银盏。”垂帘外的杏花,溪水旁的桃花,有这么美的风景助兴,我们也许可以把酒临风。“醉飞银盏”是在讲诗人作诗时那种开怀尽兴的感觉。
“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东晋的慧远大师曾经在庐山的虎溪东林寺与僧俗十八贤人结社念佛,叫作“莲社”,集结了当时有名的名人贤达,影响非常大。“独许须眉”,意思是谁说只有男人才可以做这样的事。难道我们女孩子就不能结一个这样的“莲社”吗?
“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东晋大宰相谢安曾在东山隐居,谢安不仅是个大政治家,他做的影响最大的事是东山结社,让文人集结在他身边形成了更大的文化力量。“让余脂粉”,虽然是女孩子,可是我也希望能学学谢安的东山雅会,聚集一些文人来写写诗。“若蒙棹云而来,则扫花以待。”注意“棹云而来”和“扫花以待”是很工整的对仗。“棹云”是说你们就像仙人驾着云过来。
这封信里全部是修辞。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几岁女孩子的文化底蕴。作者有意告诉我们,在这样的家族里,文化教养已经在这么小的孩子心里生了根。她所向往的东西,不止是修辞,也包括品位,包括了文化传承的巨大力量。她的信让我们感觉到文化的影响力,这一纸小小的邀请函里有年轻人的偶像和文化上的向往。她怀念慧远大师,向往谢安,表面上看起来是要结一个诗社来玩,可是骨子里他们是以慧远大师和谢安这样的文化风范做榜样的。
“宝玉看了,不觉喜的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高雅,我如今就去商议。’”宝玉已经玩得有点无聊了,实在是想不出新花样来了,一看探春的信,当然高兴。“一面说,一面就走,翠墨跟在后面。刚到了沁芳亭,只见园中后门上值日的婆子,手里拿着一个字帖走来,见了宝玉,便迎上去,口内说道:‘芸哥儿请安,在后门口等着,叫我送来的。’”
我们来看另外一封信,看看不同教养的两个人在修辞学上的差别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