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一律看不上眼。宝玉喜欢在贴身之物上赋予人情,他的扇子套、玉上的穗子,都是袭人、黛玉、宝钗等人做的,在他看来,“物”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物”里面要有人情才会觉得亲。所以大家一定明白,袭人忙的只是宝玉一个人的针线活儿。

湘云听了就知道是宝玉的鞋,便笑道:“既这么说,我就替你做了罢。只是一件,你的我才做,别人的我可不能。”注意她的条件,她是故意在将袭人的军,暗示说如果是宝玉的鞋我就不做。

袭人就笑了说:“又来了!我是个什么,就烦你做鞋了?实告诉你,可不是我的。”这就是袭人懂事的地方,意思我是个丫头,哪里敢叫你帮我做鞋,要做当然是替宝玉做。有没有看到,两个人都不提宝玉的名字,袭人知道如果说是宝玉的,湘云更不做了,所以她说:“你别管是谁的,横竖我领情就是了。”史湘云就说:“论理,你的东西也不知烦我做了多少,今儿我倒不做了的原故,你必定也知道。”到这里就更明显地表明这两个人之间姐妹般的情谊,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话很微妙,大意一点就读不懂。因为她已经在相亲了,马上就要有婆家,不能再随便替男人做鞋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史湘云听说她帮宝玉做的东西被林黛玉给剪坏了,史湘云冷冷地笑着说:“前儿我听见把我做的扇套子拿着和人家比,赌气又铰了。”扇子是古代文人手里把玩的物件,不论什么季节,文人的手里都习惯捏把扇子,它是一种身份的代表,扇子不用的时候要用很漂亮的绣花套子装起来。史湘云曾替宝玉做过一个扇套,被林黛玉给剪坏了。她说:“我早就听见了,你还瞒我。这会子又叫我做,我成了你们的奴才了!”宝玉赶快就解释说:“前儿的那事,本不知是你做的。”袭人也赶快补充说:“他本不知是你做的。是我哄他的话,说是新近外头有个会做活计的女孩子,说扎的出奇的花,我叫他们拿了一个扇套子试试看好不好。也就信了,拿出去给这个瞧给那个看的。不知怎么又惹恼了林姑娘,便铰了两段。回来他还叫赶着人做去,我才说了是你做的,他后悔的什么似的。”袭人没有跟宝玉说这扇套子是史湘云做的,只说是最近来了一个女孩子,手工很好,宝玉当然也识货,看了也一个劲儿地赞赏。在黛玉的面前说起竟然有女孩子的手工做得这么好,林黛玉一下子就火了,一把抓过来剪断了。林黛玉的个性蛮有趣的,从心理学上来讲,应该叫作“剪刀情结”,她喜欢把很多东西一刀两断。黛玉骨子里有种傲气,总觉得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当有人想要来挑战的时候,就会惹恼她。这个情结我们称其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毁灭倾向。很多人会觉得这种人好麻烦,可非常奇怪,宝玉特别欣赏黛玉个性里的这种自尊、高傲和洁净。

史湘云知道自己做的东西被林黛玉剪了,当然不高兴,心说我好端端地替你做的东西,怎么就平白无故地被毁了。史湘云就说:“这越发奇了。林姑娘他也犯不上生气。”我的花绣得好,她生的什么气?可见两人个性差别真大,史湘云很率性,根本不懂林黛玉跟宝玉之间的情,更不理解黛玉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毁灭倾向,就说:她既然会剪,就叫她做啊!袭人说:“他可不做呢。饶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呢。大夫又说道:‘好生静养才好。’谁还烦他做?旧年好一年的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贾母常常交代大家千万不要累着黛玉,因为她身体不好。所以林黛玉也有点仗着这一点,慢慢地自己也认同了这种很柔弱、大家都要疼她宠她的角色。

正说着,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兴隆街的大爷”就是贾雨村。

大家还记得贾雨村吗?《红楼梦》就是从他开的头,本来他只是住在小破庙里的一个穷书生,是甄士隐给了他进京赶考的盘缠,才得以考中进士做了官。初踏仕途,因为不懂官场规矩而遭人参劾,丢官后,他到苏州做了林黛玉的家庭教师。林黛玉的妈妈去世后,黛玉的父亲就拜托他护送林黛玉进京投奔贾府。后来,贾雨村就用远方亲戚的名义投帖给贾政,借着贾府的势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