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过去演戏不是给人看的,而是为了谢神。就是说我去求神保佑我,就要演一台戏给神看。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台湾大部分老的歌仔戏的戏台,都是搭在庙口。人跟神一起看戏,就变成很热闹的事。贾母兴致很高,就说我也要去。贾母一去,马上就搞得声势浩大,探春、迎春、惜春、宝玉、王熙凤、宝钗、黛玉都要跟着去,而每个刚才念到名字的人大概都要有四个丫头跟着,再加上每人要四个跟车的用人,因此那个队伍浩浩荡荡。而且贾府的人要到庙里进香,大概比现在的国家元首出来还要严重,整个街道都要封闭起来,闲杂人等回避,然后他们自己却叽叽呱呱的,光是上车就闹了很久。我有时候在想,如果带你们出去郊游一次,大概也是差不多的景象,大家一定会很兴奋。《红楼梦》里的这些小姐、丫头是没有什么机会上街的,有了这种机会当然会兴奋,我要跟谁坐、我的扇子怎么不见了、我的发卡掉了……闹成一团。结果,这个浩浩荡荡的队伍排了好几里长,前面的已经到了道观,后面的还没有出门。
就是这次祈福,发生了一件事,因为贾府的女眷要来,道观里很早就把闲杂人等都赶去了,把厢房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让这些太太、小姐下榻。王熙凤既是先遣部队,又是进香旅行团的团长。结果她一进道观,就撞上了一个小道士,这个小道士之所以没有被清理出去,是因为他被派负责剪灯花。古代没有电灯,只能点油灯或者蜡烛,要剪一剪灯芯才会比较亮。小道士正在剪灯花,忽然听说大队人马已经到了,就吓得拿着个剪子乱跑。结果,一出门撞到了王熙凤身上,王熙凤一个耳光打过去,把那个孩子打翻在地上,所有人都一齐喊:“打打打!”
我们一再讲,《红楼梦》是曹雪芹在家败人亡时写的小说,其中有很深的忏悔与反省,人在富贵的时候,很少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人在受苦。就像如今我们都过得不错,挑来拣去已经觉得没有什么好东西可吃了,可是你看联合国公布的数字,这个世界上每年饿死的人还有那么多。作者是在提醒我们,人只有在懂得珍惜的时候才配有福。所以作者安排了一个小道士,比起这个小道士来,贾家已经够有福气的了!可你有没有觉得这一巴掌打过去的时候,福气可能会走到相反的路上去,可见,这个家族在权势浩大时根本不懂得惜福。
就在大家吵着要打的时候,贾母问怎么回事。小道士被带到了贾母面前,只是跪在地上发抖。贾母就说:不要为难他了,他也是爹娘养的。你看,贾母才是真正有福气的人,她最懂得怎样持家,知道怎么惜福。这可能才是作者的提醒,与其到庙里面去祈福,还不如好好惜福,你所有的福气,全来自对人的不忍和悲悯。
前面讲“享福人福深还祷福”,下面说“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这一回的回目点出的是两个字,“福”和“情”。人生在世,大概没有比这两个字更重要的了,大多数人一是希望此生能有“福”,二是希望跟人能有牵连不断的“情”。“享福人福深还祷福”讲的是贾母,“痴情女情重愈斟情”说的是林黛玉。“情”和“福”都是人放不下的东西,二十九回讲的就人对“福”和“情”的态度。等一下读的时候,大家能感觉到一个好小说家的描述能力,全是戏剧性场景,画面感很强,还寓有很深的悲悯意味。这一回里如果缺了小道士事件,就会少掉很多东西。我常常觉得我们大概都算有福气的人,至少还可以心很静地坐在这里听《红楼梦》。有时候离开台湾一个多月,再回来的时候,就会感觉真应该惜福,因为这是个有福气的地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十年当中没有太大的贫穷和灾难。比起我去过的印度等很多地方,真是幸运多了。但如果某天打开报纸,知道有些小孩子买不起营养午餐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害怕,因为一个社会的福气一定是要大家分享的,福是越分越多的。这是《红楼梦》的作者在家败人亡以后的重要领悟。
下面我们回到文本,看看这个家族的第一次郊游。“一时,凤姐儿来了,因说起初一日在清虚观打醮的事来”,清虚观是个道观。“清”和“虚”都是告诉你人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