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道:‘我今儿还跟着太太吃罢。’”不细读,你不知道为什么宝玉不去吃饭,两个人都催他去跟贾母吃,他都不走,作者这里的暗示非常细,“王夫人道:‘罢,罢!我今儿吃斋,你正经吃你的去罢。’宝玉道:‘我也跟着吃斋。’说着,便叫那丫头‘去罢’,自己先跑到桌子上坐了。”这是第一次赶他,宝玉不肯走。“王夫人向宝钗等笑道:‘你们只管吃你们的,由他去罢。’宝钗因笑道:‘你正经去罢。吃不吃,陪着林妹妹走一趟,他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读得懂这句话吗?宝钗看出林黛玉不高兴了,她有点尴尬。宝玉觉得宝钗是客人,不忍心、也不方便当面拆穿她。他留下来,是觉得心里真正不自在的是宝钗。宝钗劝宝玉去陪林黛玉,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自在。大家要多读几次,才读得出这其中关系的微妙。接下来,你发现这个药宝钗是知道的,才觉得有点儿可怕,宝钗到底为什么要说谎?在这件事情上她究竟要表现什么?这就是宝钗最深的心机,她是存心让宝玉出丑,也有点想让黛玉尴尬,因为话题是从黛玉的药引发的。

为了这件事,三个人之间有很多的心绪,作者非常精心地铺排了三个人之间的关系,但又完全不着痕迹,百分之九十的人读《红楼梦》都会漏了这段。

宝钗劝宝玉去陪黛玉,宝玉道:“理他呢,过一会子就好了。”“理他呢”三个字其实是随口说的,因为他知道真正不自在的是宝钗。可是《红楼梦》里面最有趣的是,所有话都会很快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没有多久黛玉就知道了,这个“理他呢”就变成了吵架的由头。

“一时吃过饭,宝玉一则怕贾母记挂,二则也记挂着林黛玉,忙忙的要茶漱口。探春、惜春都笑道:‘二哥哥,你成日家忙些什么?吃饭吃茶也是这么忙碌碌的。’”宝钗也看出来了,就明讲了:“你叫他快吃了瞧黛玉妹妹去罢,叫他在这里胡羼些什么。”三个人在斗心机,斗的起源是宝钗,所以她有点心虚。

“宝玉吃了茶,便出来,一直往西院来。”刚好就碰到了王熙凤,“只见凤姐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看着十来个小厮们挪花盆呢。”如果拍电影我一定要拍这一段,这个画面非常鲜活,凤姐的样子呼之欲出,作为一个女性,她根本不在意什么优雅、秀气,一边剔牙一边指挥着用人们搬东西。《红楼梦》里面第一精彩的是语言,第二个就是画面,即对动作的描绘。“凤姐站着,蹬着门槛,拿着耳挖子剔牙”,多简单的句子,但传神极了。

“见宝玉来了,笑道:‘你来的好。进来,进来,替我写几个字儿。’”王熙凤不识字,可是常常要收礼、上账,就得别人帮她写。“宝玉只得跟了进来。到了房里,凤姐命人取过笔、砚、纸来,向宝玉道:‘大红妆缎四十匹,蟒缎四十匹,上用纱各色一百匹,金项圈四个。’宝玉道:‘这算什么?又不是帐,又不是礼物,怎么个写法?’凤姐儿道:‘你只管写上,横竖我自己明白就罢了。’宝玉听说,只得写了。”注意,东西都很高档,“上用纱”、“蟒缎”都是皇宫里用的最好的纺织品,还加上四个金项圈。王熙凤到底也没有讲清楚是账还是礼,她存私房钱,又收贿赂。可作为一个媳妇管家,你的东西要不是账,就是送出去的礼,不可能有自己的私藏。作者在这里没有明讲,宝玉是个傻了吧唧的人,他根本不会多心,也不会问这些事情。

“凤姐一面收起来,一面笑道:‘还有句话告诉你,不知你依不依?你屋里有个丫头叫红玉的,我要叫来使唤,也总没得说,今见你才想起来。明儿我再替你挑几个,可使得?’宝玉道:‘我屋里的人也多的很,姐姐喜欢谁,只管叫了来,何必问我!’凤姐笑道:‘既这么着,我就叫人带他去了。’宝玉道:‘只管带去。’说着,便要走。凤姐儿道:‘你回来,我还有一句话呢。’宝玉道:‘老太太叫我呢,有话等我回来罢。’”宝玉心里很急,就假说贾母叫我,其实他是急着去看林黛玉,黛玉生气了,可是当时他觉得最该做的是留下来陪宝钗。我们要充分了解宝玉的个性,才能体会到他的两难,他也不是只想对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