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探春是一个很现代的女子,家族的这根线已经变成她的生命牵绊和障碍,所以她宁愿把这根线断掉。贾政说这是风筝,探春就笑着说:“是。”
接着看惜春的,惜春这个时候还很小。“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墨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贾政说:“这是佛前的海灯。”惜春说:“是。”看来惜春也注定了跟佛有缘,将来要出家的命运。
“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惜春所做海灯,益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因在贾母之前,不敢形于色,只得仍勉强往下看去。”
下面一首七律是宝钗所作,宝钗这首诗写的完全是她后来的命运,她的谜底是“更香”。古代有一种燃烧计时的香:“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后来的宝钗虽嫁给了宝玉,可两人却形同陌路,再后来宝玉出家,剩下她一个人在熬时间,这也是她的宿命。“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倒有限。’”是指这个东西也很容易猜到。“‘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诗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觉烦恼,大有悲戚之状。”
在二十二回的结尾,贾政好像看到了家族的未来。贾政一直强迫宝玉读书,希望他能振兴家业,此刻他忽然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家族的没落似乎已经成了某种宿命。特别让他伤心的是儿女、子侄辈的诗句都这么不祥。本来人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心情和愿望都应该是圆满、幸福和温暖的,可是这几个孩子写的东西都这么悲凉,从爆竹、算盘、风筝、海灯到更香。贾政的心情变得有点儿落寞,“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之八九”,贾母以为他累了,就叫他赶快回去睡觉。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谁都知道《红楼梦》里有个“大观园”,实际上宝玉他们是在二十三回才开始住进去的。“大观园”是元春省亲时贾家专门盖的别墅。古代皇家有这样的规矩,凡是皇室的人到过的地方一律叫作“临幸”,这种地方在皇家的人离开后就要封起来,以表示对皇室的尊重。在第十八回大家已经领略过贾元春省亲时的排场,身为贵妃,她让贾家体面到了极点。可我总觉得《红楼梦》里最寂寞的人就是贾元春,十几岁嫁入皇宫,从此就连跟自己的父母都无法亲近。对于元春的寂寞,《红楼梦》里着墨不多,可能因为时代的原因,关乎皇族的事作者不太敢直接写。可如果设身处地,就不难理解元春的寂寞。回到皇宫后,那次省亲似乎变成了她唯一可以怀念的事。本来她是连宝玉都不能见的,因为宝玉是无职外男。可元春最疼的就是宝玉,所以她就特别下令说让宝玉觐见。宝玉一进来,这个姐姐就觉得亲得不得了,忍不住去摸他的头,这些细节都在透露元春内心的世界。
回到皇宫,她一直很怀念这一天,小说里面有一个象征,贾元春回去以后,念念不忘她曾赐名的省亲别墅大观园,觉得这个花园荒废了非常可惜,所以二十三回的一开始就讲:“话说贾元春自那日幸大观园回宫去后,便命将那日所有的题咏,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短短几句,透露了元春的内心世界,嫁入皇宫,就意味着她的青春永远画上了句号。
接了娘娘的命令,“贾政命人各处选拔精工名匠,在大观园磨石镌字”,“镌”字现在很少用了,本来是雕刻的意思。“磨石镌字”,就是在石头或金属上刻字。“贾珍率领贾蓉、贾萍等监工。”贾家子弟很多,一旦家里有重要的事情,就会特别派某个子弟来专门监管。娘娘吩咐所有的诗词都要在大观园里刻成石碑,这些石碑立在什么地方,怎么刻都要有讲究,所以贾珍就领着贾蓉、贾萍他们来监工。“因贾蔷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