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这么不讲理的。

“麝月只得跟进来,宝玉便推他出去,说:‘不敢惊动你们。’”这当然是气话,“麝月只得笑着出来,唤了两小丫头进来。”通常这种小丫头是不能够进里间的,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像宝玉这种身份的主人,丫头有很多,管卧房的是最亲的,然后是外间的,还有扫院子的,一层一层分得很细。

宝玉正在读书,“歪着看了半天,因要茶,抬头只见两个小丫头在地下站着,一个大些儿的生得十分水秀,宝玉便问:‘你叫甚么名字?’那丫头便说:‘叫蕙香。’”“兰”和“蕙”都是有香味的花,现代人不怎么分了,古代分得很清楚,一枝上面一朵花的叫“兰”,一枝上面好几朵花的叫“蕙”。宝玉就问她是谁起的,这个小丫头也倒霉,她说我本来叫芸香,后来是花大姐姐改了蕙香。“宝玉道:‘正经该叫“晦气”罢了,什么蕙香呢!’”大家有没有发现,某天早晨起来,你觉得所有事情都不顺的时候,那天碰到你的人就会很倒霉。你会没有任何理由地给人家霉头触。这种人生里面的小细节,就是文学,只有文学才会碰触你从来不曾注意过的事情。其实,生活中的每一天,你都可能给过别人脸色,或者遭遇别人给你的脸色,只是,你从来没有注意过。今后各位再碰到这种事,就一定会明白,这个人对我这么凶,刚才一定被老婆骂了!

宝玉“又问:‘你姊妹几个?’蕙香道:‘四个。’宝玉道:‘你第几?’蕙香道:‘第四。’宝玉道:‘明儿就叫“四儿”,不必什么“蕙香”“兰气”的。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他骂的不是蕙香,是袭人,因为袭人姓“花”,袭人在外面也听到了。可见,人要做到《论语》里面说的“不迁怒”其实非常难,一旦你的心里不爽,你的情绪就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宝玉“一面说,一面命他倒了茶来吃。袭人和麝月在外间听了,抿嘴而笑”。她们在笑宝玉的孩子气。

接下来几天,宝玉闷闷的,不太跟这些姐妹、丫头们厮闹,也不怎么出去了。心情不好,就拿本书来解闷,或者写写字,弄弄笔墨,也不使唤众人,只叫四儿答应。四儿这个丫头非常聪明,知道这是好机会,所以,“宝玉用他,他变尽方法笼络宝玉”。《红楼梦》里面很多小细节都在讲人性,连四儿这么不重要的一个角色,都有她存在的理由。《红楼梦》看多了以后,会觉得每一个人的生存态度都很难论好坏,渐渐就对人生出悲悯和同情。

“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面赤耳热之际”,就是喝了酒以后的那个感觉,以前喝了酒就和袭人等人大家嬉笑,可如今冷冷清清的一个人对着灯好没趣,想要把她们找回来,又怕她们得了意。小孩子在斗气的时候,就是看谁能持久。他怕自己如果先赔不是,她们得了意以后越发来劝他。若要拿出做上的规矩来吓唬她们,似乎又无情太甚。这就是宝玉,从来都是这样提不起放不下,一点儿不像个主子,一直把丫头们当亲姐姐亲妹妹们一样待。但这正是宝玉可爱的地方,他不喜欢世间所有关于人的等级、规矩,他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东西就是真心与本性,其实这是《红楼梦》最不容易读懂的部分,人的本性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慢慢被磨损。现实生活中我们跟人的交往都带有某种功利性,把“这是我的总经理,还是我的下属”分得很清楚,知道和他们的关系应该怎么维持,当然,从管理学上说这没什么错。可是宝玉一直觉得痛苦的是,这些会让人忘掉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东西,他要超越这些外在的限制,找回人对人的真心,宝玉就是因此而犹豫、彷徨。他觉得要骂一骂袭人跟麝月,又觉得无情太甚,“说不得横心只当他们死了。横竖自然也要过的,便权当他们死了,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

《庄子》是在人落寞失意的时候最容易读懂的书,因为现实世界里一切都是排行榜,总要分好坏、善恶、是非、真假,可是庄子却认为完全可以平等对待这一切。庄子曾走过一个古代的战场,看到一个骷髅头,就拿它去当枕头睡了一觉,那个骷髅头就告诉他自己当年是做什么的,如今变成这个骷髅。这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