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这当然是讲给来升媳妇听的,可同时也让门口外面的人听到了,王熙凤知道外面的人在偷听。

她所说的“你们奶奶”是指贾珍的太太尤氏,她是一个软弱的人,什么都管不好。所以王熙凤第一个就说我跟你们奶奶不一样,你们也不要告诉我说这个府里以前是怎么样的,既然我来管,就要听我的,我说的才算数。这是王熙凤厉害的地方,因为她知道宁国府是一个烂摊子。“错我半点儿”,这话里她加了一个“我”字,强调她的命令和权威。“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这个就是约法三章了,她向所有人表明,我既立了法,这法从上到下都要遵守。

“说着,便吩咐彩明念花名册,按名一个一个唤进来看视。”她自己不拿册子,就坐在那边,进来一个,她或者问几句话,或者不问,不问比问还要恐怖,这一招很厉害,一个个地到自己眼前,上上下下地打量,是要从心理上震慑她们,让这些用人产生敬畏的感觉。

点完了名,所有的人都认识了,接下来王熙凤便吩咐道:“这二十个,分作两班,一班十个,每日在里头单管人客来往倒茶,别的事不用他们管。”看起来她让这二十个人做的事并不复杂,可实际上,王熙凤是把事情理清了。这种大家族用人非常多,如果没有管理上的任务分配,有的事情就没人管。她很清楚地规定这二十个人专管倒茶,有了专门的分工,她就可以去追查这件事情。“这二十个,也分作两班,每日单管本家亲戚茶饭,别的事也不用他们管。”有些客人是祭吊完就走了,可是如果本家亲戚来了,是要吃饭的,甚至还有从远处来的客人要住下来,所以要安排人专门管他们的吃住茶饮。这样,就已经分配了四十个用人。

然后,她继续分配:“这四十个人,也分作两班,单在灵前上香添油,挂幔守灵,供饭供茶,随起举哀,别的事也不与他们相干。”这些是负责灵前事务的。灵前的灯要一直烧着,需要不时添油,还要有人上香,挂前来祭吊的人送的挽联和守灵的幔,按照一定的规矩更换祭品;“随起举哀”,就是有人来祭吊的时候,要有人跟着一起哭或者磕头并答礼。灵前事务当然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一个客人都会看到,不能够失礼,必须很周到。到目前为止,已经分配了八十个人。

下面她又分配道:“这四个人,在内茶房收管杯碟茶器,若少一件,便叫他四个人赔。”大户人家的瓷器很珍贵,所以常常会丢失。因为客人很多,刚才已经分配了二十个人作为两班倒茶,而倒茶的茶杯、茶碟都是从里面拿出去的,再收进来的时候,有四个人专门收管、洗换,只要杯碟少了,就由这四个人来赔。这种分工真是严格,她不让倒茶的那些人同时管这些东西,因为二十个人太多,一旦东西少了,容易推诿,很难真正负起责来。管器物的人要越少越好,这就是管理。然后,“这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少一件,也是他四个人赔”。刚才有二十个人是管茶饭的,这下又分配了四个人单管酒饭器皿。

看得出,有些事务分配的人多,有些事务分配的人少。在管理上,管内部的人很重要,他们可以保证物品不会少,责任比较重大,而外面其实是排场。接着,她又分配了八个人。“这八个,单管监收祭礼。这八个,单管各处灯油、蜡烛、纸札,我总支了来,交与你八个,然后按我的定数,再往各处去分派。”这八个人也是管理者。因为下人很有可能浮报,所以她要这八个人去管理。有具体操作的人,也有管理的人;操作的人比较多,管理的人比较少。

“这三十个,每日轮流各处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打扫地方。”这些人是专门负责安全的。丧礼中人员杂乱,晚上最容易出差错,所以特别安排三十个人负责上夜,照管门户、监察火烛。“这下剩的,按着房屋分开,某人守某处,某处所有桌椅古董起,至于痰盒扫帚,一草一苗,或丢或坏,就和守这处的人算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