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交代这种茶很特别,要冲第三道、第四道以后才出味,想等晚上回来再喝。结果茜雪拿来的是一杯新茶,他就问怎么回事。宝玉从小就接受了世家文化的训练,很讲究,很注意生活的品位和细节,他很注意什么茶应该怎么喝。
茜雪说,我本来留在那里的,就是要等你回来喝,结果李奶妈来了,她说这个茶一定是留给她的,拿起来就喝了。宝玉这下压不住火了,把杯子扔在地上,说:“他是你那一门子的奶奶,你们这么孝敬他?不过是仗着我小时候吃过他几日奶罢了。如今逞的他比祖宗还大。”他心里不舒服,要好好报复一下,刚好借着这两个事情出出气。说她是哪一家的奶奶,不如把她撵出去了事。少爷一发脾气,即使这个奶妈过去喂过他奶,有特别的身份,也要吃不了兜着走。如果谁得罪了宝玉,贾母跟王夫人交代下来,每个人都要吃苦头的。
前面晴雯说贴字把手冻僵了,宝玉帮她暖手,又问袭人呢?晴雯说在里面睡觉呢。宝玉就觉得很奇怪,怎么这么早就睡了。其实袭人没有睡觉,她想宝玉就喜欢逗丫头,等一下进来的时候,会逗她玩儿。她假装睡觉,听到了所有的事情。豆腐皮的包子被吃了,茶被喝了,这些事都用不着她起来处理,可是听到宝玉摔了杯子,她就起来了。《红楼梦》中袭人是很重要的角色。比宝玉大两岁,有点像姐姐,像妈妈,她疼爱宝玉、照顾宝玉,凡有大事发生都是袭人出来摆平。
宝玉摔了杯子,开始骂人,要把李奶奶赶出去。贾母房间里立刻有丫头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宝玉的一举一动全被监视着。这个时候袭人出来讲话了,她说我刚才倒了一杯茶,不小心被雪滑了一下,打碎了杯子。她这样回答是想让贾母放心,因为已经很晚了,怕贾母又过来,所以就掩盖了真相,这个大丫头懂事到这种程度。《红楼梦》里十几岁的小孩,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到了惊人的地步。一个懂事的丫头就是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后来宝玉身边几乎少不了袭人这个角色,她周到懂事,不过十五岁的女孩子,就能处理好这些复杂的事情。
袭人知道宝玉喝醉了,就跟宝玉说:“你立意要撵他也好,我们也都愿意出去,不如趁势连我们一齐撵了。我们也好,你也不愁没有好的来伏侍。”宝玉最怕的就是袭人走,所以袭人每次吓他就说走,宝玉就不敢讲话了。宝玉真的疼身边这几个人,他把这些人当成真正亲的姐姐妹妹相处,可能比迎春、探春还要亲。迎春、探春、惜春虽然是亲姐妹,可是住在别院。可这几个女孩子是跟他朝夕相处,在生活里分享、分担了很多共同的东西,这种情感别人绝对无法代替。
这一回借着李奶妈这个人物串出了宝玉的一些生活,也串出宝玉跟外面世界的关系,包括父亲门下的清客、账房里的人这种虚伪的应酬,跟他真正最贴心的人,像黛玉、晴雯这种关系,其实是两个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可是这两个世界的冲突不是很大。而在宝玉的生命里,这两个世界的冲突是很大的。在外面他必须扮演一个大人的角色,写书法给别人,讲话大咧咧地,当他忽然被薛姨妈搂在怀里,又变成了小孩子。半大不小,恐怕是看《红楼梦》最重要的一个角度,你不从这个角度看,就很难理解这部小说好在哪里。为什么人长大以后容易忘掉青春期?好像它是人不堪回首的一段,里面充满了尴尬、可笑、不可告人的秘密。古今中外文学描写青春期的都不多。即使是《少年维特之烦恼》,也要比青春期晚一点。我要讲的青春期,就是十二三岁,刚刚发育,对自己还摸不定的那个状态,大概是在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一这个时期。那个年纪的暧昧性、半大不小的状况、对生命的朦胧与模糊是最奇特的。那个年龄中对生命的存在与不存在都很茫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自己,也不明白自己到底从哪里来,将来要往哪里去。
我不觉得那个年龄是恋爱的年龄,那个年龄是跟自己在对话,因为他对自己还认识不清楚。宝玉见到秦钟以后,忽然好爱秦钟,此时他对自己的性别都还不清楚。这个年龄的小孩子会学爸爸躲在厕所里抽烟,会学妈妈对着镜子涂口红。青春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