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这个话讲得极漂亮,说如果我们真是亲戚,不应该等你们上来求我们,早就应该照顾你们的。这里当然是双关语,一方面说我们没有照顾好;另一方面说我们根本不是亲戚。注意王熙凤讲话微妙的地方。“二则,外头看着这里,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难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讲到这里,刘姥姥觉得没有希望了,因为她说他们很困难。但是王熙凤话转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的。”可是王熙凤的钱绝不是随便给的,以后如果每天都来怎么办。所以她说:“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使呢,你们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这当然不是真的,只是话讲得漂亮。“那刘姥姥先听见告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浑身又发痒起来。”对乡下人来讲,二十两银子是个惊人的数目。姥姥说道:“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乡下人不会讲话,两个形容都很难听。她已经知道能拿到钱了,一下子得意忘形,就开始乱讲话。
“周瑞家的在旁听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王熙凤当然是见过世面的人,她也就笑一笑,让平儿把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就说:“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这还是漂亮话,因为二十两银子她觉得太少了,也不过就是给孩子做一件可以过冬的衣服,可是对刘姥姥家来讲,却是一个小本生意的基础。“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她还要为对方着想,说不要嫌少。就是给别人施舍,还要让别人有一个台阶可以下。这绝对是大户人家的措辞。
她还拿了一串钱,让他们雇车子坐,不要再走回去了。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很感动,王熙凤日理万机,她也没有太多心情去可怜一个穷人。可是这个时候她真的有点不忍。这一串钱的价值比那二十两银子还重,其中有她对人的体谅,她觉得这一老一少走这么远的路,有了这串钱至少可以坐个车回去。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来至外厢。周瑞家的道:‘我的娘!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那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个侄儿来了。’”如果没有贾蓉,整个一章就编织不起来。借玻璃炕屏的事儿好像可以删掉,可其实非常重要,刚好对比出王熙凤真正心疼的是贾蓉,根本不是板儿。板儿对她来讲可有可无,她根本就不记得这个人。这里面就在讲因果,她根本没有想到,也不可能想到,这个流着黄鼻涕的小孩是她将来的女婿。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Bad Content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第八回,还是没有事情发生,又是生活细节。作者的描写方法是轻描淡写,透露出家族真正的现状。
宝玉回到家,最关心的是他能不能跟刚刚认识的好朋友秦钟一起去读书。他就赶快回明贾母要去上学的事情。贾母觉得这个孙子一向不爱读书,现在忽然爱读书了,高兴都来不及,说你要跟谁读书我不在乎。凤姐在旁边又加油添醋说秦钟人品好。贾母很高兴,表示可以让他们一起读书。
这一天贾母到东府去看戏。前一天王熙凤才去喝酒做客打牌,现在又去看戏。这两家没事就是你请我我请你,宴会不断。焦大看在眼里一定会很生气,第一代那么艰苦创业,到第四代就剩下每天喝酒、打牌、看戏。
贾母带了王夫人、林黛玉、宝玉去看戏。“至晌午,贾母便回来歇息了。王夫人本是好清净的,见贾母回来,也就回来了。然后凤姐坐了首席,尽欢至晚无话。”王熙凤爱热闹,所以她就坐在了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