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成。《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如此。这两部戏剧都在讲青春期一种非常单纯的爱。可是那种爱在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里,慢慢被伪装成别的爱了。等到你三十岁左右结婚的时候,爱是有很多客观条件的。而真正的初恋是没有条件的,就是爱得要死要活,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
宝玉开始入梦了,进入一个美好的世界,碰到仙姑,这个仙姑开始开导他。他听到一个女孩子在唱歌,“歌音未息”,看到走出来一个人。“蹁跹袅娜,端的与人不同。有赋为证”,写出了这个女孩子的美。
“赋”在中国文学里很特别,它受到《楚辞》的影响,有很多文辞的堆砌,有很多的感叹词,像“兮”字等。汉代成为赋的一个高峰,司马相如、扬雄都是写赋高手。过去常常因为重视“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忽视了赋这个传统。唐宋八大家就是有话直说,比如《祭十二郎文》是有话直说,文以载道,有很深重的人生意义在里面。赋是充满了华丽辞藻的堆砌,其中并没有重大的内容。所以文学就变成两种,一种是有很重大的事件和意义,比如《正气歌》;还有一种是没有什么事,只是要形容一个东西,比如《上林赋》,写一个园林的美。赋是形容词最多的文体,此处的赋文形容一个女孩子的美,她又像黎明又像雪又像风,走路时像柳树摇曳。阅读这种文体,大部分人都有点不耐烦。可我觉得,赋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辞学,练习修辞最好的文体就是赋。能够在这里看一下这个女孩子从出来就变成各种感觉,她的声音,她的笑容,她走路的感觉。读完这个赋,如果你要形容一个人的美,不管是男性对女性美的形容,还是女性对男性美的形容,你思考一下,可以写到多长,如果没有修辞学的训练写不出这样的赋。曹植的《洛神赋》就讲一个女孩子在洛水上飘的时候的美,“凌波微步,惊鸿一瞥”,都是里面的佳句。后来,金庸在小说里竟然把“凌波微步”变成一种武功招数。
作者才华惊人,他可以写出各种东西。从最八股的文章到最具赋体的文字,他在小说里变成了不同的人,他一直有各种变貌。
贾宝玉进入一个特殊的梦境。
秦可卿是引领贾宝玉从现实进入梦境的关键。在现实当中这个女性是秦可卿,在梦的世界里她是警幻仙姑。警幻,警告你人生是一个空幻的现象。现实中的可卿是非常使人眷恋的。在这里,作者试图去触碰现实世界和非现实世界之间的某种互补关系。
警幻仙姑跟宝玉讲,她住在离恨天之上,忘愁海之中,主管女怨男痴。在太虚幻境中有朝啼司、夜怨司等。“司”就是主管,主管你的情感状态。作者用了非常精彩的超现实方法,让我们了解到人生情感部分,常常是我们理性控制不住的。人无缘无故啼哭,无缘无故发愁,都有一个命运的主管。
警幻仙姑带他到了一个房间,看到好多柜子。贾宝玉很好奇,她就讲,所有人世间的风流孽债都在这些柜子当中。仙姑说:“尔凡眼尘躯,未便先知的。”在梦境里,贾宝玉就撒娇了,很像一个小孩子,闹着一定要看。警幻仙姑就说:“也罢,就在此司内,略随喜随喜罢了。”就让他随便玩一玩,看一看。
他很开心地跑进“薄命司”,打开金陵十二钗的柜子。金陵就是贾家所在的地方,他很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警幻仙姑解释说,这个柜子里放的就是你们金陵这个地方十二个冠首女子的命运。他有点不解:金陵女孩子这么多,怎么会只有十二个?警幻仙姑就跟他讲,有些命运一般的,就不会记录在此,比较特殊的才会记录在这里。这个特殊是指传奇人物,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概结局也都是悲剧。柜子分正册、副册、又副册,宝玉第一个打开的是又副册。又副册是比副册还要低的,都是丫头,里面有晴雯和袭人。
宝玉首先看到的是一张画,那个画“又非人物,亦无山水,不过是水墨烘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有一点像抽象画吧。这是在讲晴雯。一种彩色的云叫雯,就用这个画来形容晴雯。然后他看到了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霁月难逢”是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