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三个为首的,余者不能多记。贾母便命将骰子、牌一并烧毁,所有的钱入官分散与众人,将为首者每人四十大板,撵出,总不许再入;从者每人二十大板,革去三月月钱,贬入坑厕行内”。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个事件,就是有个傻大姐,有的版本写的是痴丫头,她卖到贾家来是做粗活的。这个女孩子长得胖胖的,有点弱智,但贾母很喜欢她。老人到了某一个年龄的时候,她身边多的是灵巧的像鸳鸯这种丫头,就会觉得这个憨憨傻傻的、讲话大剌剌、动作粗笨的丫头好玩。我不知道大家懂不懂,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人,在某个团体或者某个学校里,都会碰到这样的角色,这种人身上的傻和憨,有时候会变成一种奇怪的保护,大家觉得他没有心机,通常会不忍心伤害他。
《红楼梦》里面安排了这个傻丫头的最大目的,是她发现了那个“绣春囊”,凡是有心机的人捡到这个东西都会尽量掩藏,可是就因为她傻,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也许在作者看来,这个大人看到以后大惊小怪的“绣春囊”,纯洁的小孩子对它根本一无所知。《红楼梦》里的丫头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赛一个漂亮,突然冒出一个傻大姐,这种另类的写法,充分体现了小说的文学张力。就像最恐怖的电影常常会用很单纯的小孩来制造气氛,那个小孩完全处于无知的状态,可是观众会替他紧张。
我们读下文本,也看看贾母喜欢傻大姐的原因。“邢夫人在王夫人处坐了一回,也就往园内散散闷来。刚至园门前,只见贾母房内的小丫头子名唤傻大姐,笑嘻嘻的走来,手内拿着个花红柳绿的东西。”作者没有先讲这个花红柳绿的东西是什么。“低头一壁瞧着,一壁只管走,不防迎头撞着邢夫人,抬头看见,方才站住。”感觉一下那个画面,有点儿像电影。这种傻傻的人,就是因为没有心机,所以才会撞到邢夫人,通常在这种家族里,用人跟主人的身份差距很大,一般丫头远远地看到主人来,都会让到一边。只有傻大姐糊里糊涂,只顾看手上的东西,结果撞到了邢夫人身上。只有傻大姐才会有这样的动作和行为。通常,一个贵妇人,如果被丫头撞到,一定会发怒的,可正因为是傻大姐,邢夫人才不会发火。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作者的用心,因为傻,大家对她才会有种担待和不忍。“邢夫人因说:‘这痴丫头,又得了个什么狗不识儿,这么欢喜?拿来我瞧瞧。’”“狗不识儿”当然有点在调笑她,意思是你像狗一样,看什么东西都看不懂。我们小时候常常被妈妈这样调笑,当时还不识什么字,每次拿本书在那装模作样地看的时候,妈妈就会说:“狗看星星一片明。”民间有很多这种俗语。
“原来这傻大姐年方十四五岁,是新挑上来的,与贾母这边提水桶、扫院子,专作粗活的一个丫头。”大家知道这种做粗活的人,是连怡红院都进不了的。那次芳官的干娘跑到宝玉的屋里,很快就被骂出去了。“只因他生得体肥面阔”,注意一下,体肥面阔。这个傻大姐的样子一下子就出来了。“两只大脚作粗活简捷爽利,其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规矩之外。贾母因喜欢他爽利便捷,又喜他出言可以发笑。”这类人很难形容,不完全是我们常说的笨,只是有点呆,那呆里又带着一种执著,常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个性很讨贾母喜欢,就把她留在身边。
《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子自己已经很老了,可爸爸妈妈更老,所以他扮成幼稚园孩子的样子去逗父母笑,我一直觉得那是一个非常悲惨的故事。其实父母在年纪大了以后,就有点像小孩子,潜意识里也希望你还是当年那个从幼稚园回来跟他撒娇的,说些乱七八糟话的孩子。老莱子的故事里其实隐藏了人永远要面对的问题,这里也点出了贾母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很喜欢身边有个好玩好笑的人。
在历史上,比如唐朝的宫廷里就会养很多侏儒,西方的宫廷也有所谓的弄臣,就是专门讲笑话逗趣的。当今出土的唐代壁画里,就有很多体肥面阔的侏儒,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这个傻丫头在贾母身边所扮演的角色。贾母给她起名为“呆大姐”,“发闷时便引他取笑,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