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忙笑说:‘两个大的欺负一个小的,等我助力。’”宝玉当然知道晴雯、麝月跟芳官是闹着玩,可是他的性情很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两个大的欺负一个小的,他要去帮忙。说是帮忙,其实也可以说小孩子就喜欢闹,他觉得你们三个人在玩,自己也不能够闲着,也跑去闹。袭人笑着说:“仔细冻着了。”注意这个收尾的人是袭人,是大姐姐,她永远是那个特别成熟的学长,在大家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会出来讲话。

可是事情还没有完全了结,忽然来了一个碧月,碧月是李纨的丫头,她说:“昨日晚上奶奶在这里把块手巾忘了去,不知可在这里?”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这个小事又是一个“转”的方法。然后就有人说:“有,有,有,我在地下拾起来,不知是那一位的,才洗了出来晾着,还未干呢。”这两段如果从《红楼梦》里删掉,事件上没有任何影响,可是在转折上有影响。

碧月看他们四个人乱滚,就笑着说:“倒是这里热闹,大清早起来就咭咭呱呱的玩到一处。”这里有一点对比出怡红院这边打打闹闹大家很开心,李纨的稻香村那边就有一点冷冷清清。宝玉说:“你们那边人也不少,怎么不玩?”碧月说:“我们奶奶不玩,把两个姨娘和琴姑娘也摈住了。”因为李纨是守寡的人,有一点严肃,不能开玩笑,不能乱玩,所以住在那儿的宝琴等人就被“摈”住了,就是说好像在做客一样。“如今琴姑娘往老太太前头去,更觉寂寞了。两个姨娘今年过了,到明年冬天都去了,又更寂寞呢。”

注意一下那个转折是什么,就是刚才讲到的,所有的女孩子都面临到要结婚的命运。所以大观园势必要树倒猢狲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要结婚了,结婚本身变成了一个“散”。在曹雪芹的回忆中,这些姐姐妹妹跟他在一起最好的岁月是没有婚姻压力的时候,一旦婚姻的压力来了,曹雪芹就感觉到这些女孩子都不能陪他了,她们要走向各自不同的命运。

“你瞧宝姑娘那里,出去了一个香菱,就冷清了多少,把个云姑娘落了单。”这个时候就点出了史湘云,史湘云因为寂寞,去找黛玉,而黛玉就写了一首《桃花行》。所以两个人就在看诗,然后湘云又派丫头翠缕去通报宝玉说:“赶快来看好诗。”

我觉得“转”到这个时候成功了,因为尤三姐的死亡、尤二姐的死亡是痛苦的,可是在青春里面还有一个东西是美丽的,就是对梦想的追求。所以他们会写诗,他们要分享诗的快乐,他们也想借着诗去打发同龄人死亡的痛苦。第六十九回跟第七十回就变成了天平的两端,有一点在对称跟比较。“宝玉听了,忙问:‘那里的好诗?’翠缕笑道:‘姑娘们都在沁芳亭上,你去了便知。’”沁芳亭是在水边的,春天的时候桃花在开,她们都在那里读诗某一个美丽的情景又要回来了。

我们都有过一个美丽的校园,也都在那个校园里可能跟朋友一起办壁报、办校刊、看风景,可是曾几何时那个青春岁月将要过完了,到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时候,我们都有感伤。这种感伤,我觉得不是因为跟人分散,其实是因为跟自己的青春告别。到大学毕业,就好像不是那么特别有这种感伤了。所以我想《红楼梦》的这一段,他们其实是在跟自己的青春告别。

林黛玉特别敏感,她在春天写到桃花,好像也是她最后一次面临的春天,因为接下来你就会看到所有的人逐渐走向死亡、走向出嫁,她们要散了,这一场美丽的聚会将要散席。第七十回之所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在这个地方。

“宝玉听了,忙梳洗了出来,果见黛玉、宝钗、湘云、宝琴、探春都在那里,手拿着一篇诗看。”没有揭晓谁写的,到现在都不告诉你这是林黛玉写的诗。看到宝玉来了,都笑着说:“这会子还不起来,咱们的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我希望大家记得最早的海棠诗社是探春发起的,探春觉得这么美好的年龄,这么美好的岁月,这么美好的花园,如果生命没有追求,好像是一种浪费跟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