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色彩的配置,绿色跟红色。通常这些女孩子的内衣的部分,常常是非常鲜艳的。东方跟西方很大的不同是,西方常常把艳的东西放在外面,东方常常把艳的东西放在里面。用很典雅的话来讲叫做含蓄,用比较不典雅的话叫做闷骚。东方美学中最诱惑人的美是放在里边的,外面看起来素净,可是里面有那种慢慢看到的艳丽的东西。
“麝月是红绫抹胸,披着一身旧衣,在那里抓雄奴的肋肢。”这些画面其实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它并不构成《红楼梦》的故事。可是你会感觉到这个年龄的小孩子玩在一堆的时候,常常会有这种动作,就是挠痒。“雄奴却仰在炕上,穿着撒花的紧身儿,红裤绿袄……”注意又是红跟绿,都是鲜艳的颜色,因为她们穿的都是睡衣,她们等一下出去时不会穿这样的衣服。“……两脚乱蹬,笑的喘不过气来。”这都是非常好的形容。
我会觉得《红楼梦》读到最后喜欢读的是这些片断,因为这些片断没有故事发生,却是生活的细节,作者也利用这样生活的细节把故事转回来。有没有发现你读到这里,已经忘掉了尤二姐的死亡。刚才太沉重了,是落泪的感觉,一定要有一个情绪的转,作者的聪明就在于利用三个小女孩在闹的时候,把那个悲哀转过来。只有在长篇小说里,你才有可能读到真正的人生,真正的人生不是一直悲哀的,真正的人生有时候在最巨大的悲哀里面,还要你必须努力强颜欢笑过日子。这才是最好的写法。如果作者继续在第七十回讲尤二姐死了多么难过,然后大家在那里哭,其实就有一点累赘;他忽然一转,变成大家还是要过日子,早上起床就闹起来了。有没有感觉,那个感伤在这种对比当中,就被忘掉了。
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很奇怪,有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可能在家里发生了,可能是最亲的亲人死亡,过一阵子,你又会觉得怎么就开始跟兄弟姐妹说起笑话来了。笑一笑又觉得不太对,家里有这样的丧事,不应该这样笑。可是你又觉得日子本来就要这样过下去。这就是所谓的长篇小说。你到某一个成熟的年龄,会知道长篇小说是真正的人生,人生是悲欣交集,它是很多喜悦跟忧伤组合在一起的一复杂历程。我想用这样的方法来解读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