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去思索当中所具备的生命智慧。

可是宝钗在这里其实是对于人生有太大的透彻性,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心疼一下宝钗?我们都忘了有一天宝钗的爸爸忽然走了,她是经历过这个东西的。我们都觉得宝钗厉害、精明、冷酷,但宝钗是经历了人生中大心酸的人,这个女孩子十岁左右就经历到了“人有旦夕祸福”。如果不从同情的角度去看宝钗,其实也不公平。一个家族,有这么大的家产,主掌家务的人忽然走掉了,摆在这个女孩子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崩溃,一条路就是撑起来。宝钗选择了第二条路,因此她一夜之间就要成熟。

读到这里还是有一种心酸,宝钗好像是说:妈妈你在哭别人,那你不知道我们自己也经历过一样的事,爸爸是一夕之间走掉的。她讲这个话的时候,之所以是那种冷冷的感觉,因为她经历过事情。

宝钗还说:“这也是前生命定,活该不是夫妻。”这句话有点吓人。“活该”,在我们今天世俗里变成不好的词,可是从汉字的本意去看,其实有“注定”的意思在里面,意思是这个生命当中他们不可能做夫妻了。“他们活该不是夫妻”,这句话有一点像预言,大家觉得宝玉跟黛玉一定要在一起,结果活该不是夫妻,是宝钗最后跟宝玉结了夫妻。到了某一个年纪,我们大概都知道,很多年轻时候预料的东西最后并不如我们所预料。这样的事情看多了以后,我们可能觉悟到:那个酷、那个冷漠其实不是无情,是觉得人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冥冥之中的注定。

然后她跟妈妈说:“妈所为的是因有救哥哥的一段好处,故谆谆感叹。”这几句话不像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讲出来的,可是说明了宝钗的个性。宝钗的思维是什么?有没有发现她的逻辑是功利的?就是柳湘莲本来跟薛家是仇家,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薛蟠在路上碰到了土匪,柳湘莲把土匪打走了,救了薛蟠。人世的恩跟怨也是因果。宝钗看到了这个因果。

宝钗是特别透彻的,因为透彻才会有一种“酷”,如果有一天看过人生太多的爱恨生死以后,那个“酷”才是最深层的酷。柳湘莲被称为“冷二郎”,够酷的,绝对比现在的周杰伦酷得多。可是柳湘莲还是有他的热情,所以最后会出家。真正的一个酷的典型其实是宝钗,宝钗是真正的冷,那个冷是因为她把生命里面全部的事情都看透彻了,爱跟恨、生跟死,她都嗤之以鼻,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冷,就是对生命彻底的幻灭。很少人看到宝钗这个部分,总觉得宝钗只是功利而已。我觉得功利背后还有一个幻灭,因此这个角色就不太一样了。

她劝妈妈说:“如果他二人齐齐全全的,妈自然该替他料理,如今死的死了,出家的出了家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如果活着,就帮他们料理婚事,可以感觉到宝钗做人的周到吗?因为他们活着,我们是要继续做人的,所以要周到;可是死的死了,出家的出家了,算了吧,就不必再管了。所以宝钗对另一个生命毫无同情,她觉得既然死的死了,出家的出家了,那就由他们去吧,不要在这里再费多余的心情和心思。

这里面的微妙其实不好写,我说不好写的原因是,稍微笔锋不对,读者就会觉得宝钗很可怕,像个女巫一样让人讨厌。可是我不觉得,我觉得宝钗这里有她自己的心酸,因为她面临的家业的问题太严重了,她要撑起这个家族的事业,她不能够随便动情。所以她说:“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损了自己的身子。”她还是比较理性地去思考说,现在哭泣、难过,把身体搞坏了,死的也不会复活,出家的也不会回来,有任何好处吗?有一种人在生活当中的思维就是完全理性的。这里面没有对或不对,人生里面需要不同的人,有时候在一个事件发生的时候,宝钗这种人是不能少的,因为她代表了一个绝对理性的判断。

接下来立刻话锋一转,她就说:“倒是自从哥哥打江南回来了许多日,贩了来的货物,想来也该发完了。那同伴去的伙计们辛辛苦苦的,来回几个月,妈同哥哥商议商议,也该请一请,酬谢酬谢才是。不然倒叫他们轻看了无礼似的。”宝钗在为家族担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