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来讲不晚,可是不要忘记过去的农业时代,入夜即息。所以“黛玉便起身说:‘我可撑不住了,回去还要吃药呢。’众人说:‘也都该散了。’”宝玉喜聚不喜散,可是人生有聚一定有散,所以《红楼梦》一直在开示说,生死、爱恨、聚散全部是相对的。其实宝玉刚才已经有一点感伤了,不只是这个晚上的聚将要有散,这些人一生当中的聚跟散也立刻要发生。

黛玉、宝钗等人都走了以后,怡红院的人又接着喝酒,后来芳官喝醉了,袭人“见芳官醉的很,恐他闹酒,只得轻轻的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第二天,芳官醒过来,“犹发怔揉眼睛,袭人笑道:‘不害羞,你吃醉了,怎么也不拣地方儿乱挺下了。’”意思说:“你看你睡在宝玉旁边,两个人头靠在一起睡着。”可这个画面其实是非常美的,我们大概只有在中学那个年龄会觉得没有男女之防,没有性别之防,反而有一种天真烂漫。

说着,丫头进来伺候梳洗。宝玉笑道:“昨儿有扰,今儿晚上我还席。”袭人笑道:“罢、罢!今儿可别闹了,再闹就有人说话了。”宝玉道:“怕什么!不过才两次罢了。咱们也算是会吃酒了,那一坛子酒,怎么就吃光了。正是有趣,偏又没了。”袭人笑道:“原要这样才有趣。必至兴尽了,反无后味了,昨儿都好上来了,晴雯连臊也忘了,我记得他还唱了一个曲儿。”四儿笑道:“姐姐忘了,连姐姐还唱了一个呢。在席的谁没听见!”众人听见,“俱红了脸,用两手捂着笑个不住”。大家就谈到,昨天晚上每一个人都唱了歌,连袭人这样老实的人最后都唱了歌。前一个晚上玩得这么开心,是借着第二天早上醒来去谈到的。

“这里宝玉梳洗了,正吃茶,忽然一眼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张纸,因说道:‘你们这随便混压东西也不好。’”他以为是这些丫头绣花的花样子,因为他看到了是粉红色,其实这是妙玉给他的“生日卡”。我一直觉得色彩在《红楼梦》里面有很大的象征,宝玉住的叫怡红院,他身上都是红色的,红是一种热情的东西;妙玉知道宝玉生日了,所以寄了一张生日卡。照理讲,妙玉是庙里面的尼姑,她寄一个卡片来,应该很淡雅、很素净,结果没有想到是粉红色的。所以妙玉身上有一些热情没有消退,她心里面的那个对人世间的情爱,其实非常的热烈。她特别爱宝玉,所以我好几次提到,林语堂觉得妙玉是一个六根不净的尼姑。

我自己一直不这样看,我觉得曹雪芹有更大的同情,曹雪芹觉得“妙玉”只是人间加给她的一个号,可是她难道不能够有自己的情感?其实有更大的悲悯在里面。我们当然可以嘲笑妙玉,觉得她的修行是不彻底的。可是我有时候回头问自己:我何曾修行彻底了?这样一想,就会觉得对妙玉有很多的同情。

宝玉看到以后就很生气,说怎么有人寄了一个卡片来,你们都没有跟我讲。他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妙玉也应该是他们青春当中的一环,虽然她出家了。所以他觉得一定要回答妙玉。“贺卡”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妙玉自称一个“槛外人”,过去有人很怕死亡,就做了一个铁的门槛,想把死亡挡住,叫做铁门槛,但铁的门槛也挡不住死神。“槛外人”就是说我已经看开生死了。我觉得这里面在暗示妙玉,生死都容易看得开,爱恨未必这么容易看得开。

但宝玉看到“槛外人”三字,“自己竟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因又想:‘若问宝钗去,他必又批评怪诞,不如问黛玉去。’想罢,袖了帖儿,径来寻黛玉”。路上碰到了邢岫烟,邢岫烟跟妙玉以前在南京的蟠香寺一起住过,很要好。她跟宝玉说:“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既然连他这样,少不得我告诉你原故。他常说:‘古人中自晋汉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