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问怎么解,宝玉说:“他说‘宝’,底下自然是‘玉’了。我射‘钗’字,旧诗曾有‘敲断玉钗红烛冷’,岂不射着了。”“敲断玉钗红烛冷”是宋朝诗人郑会的句子。其实它是什么诗不重要,这是一个影射,红烛是结婚时候用的蜡烛,最后宝钗如果真的嫁给宝玉,可红烛是冷的,玉钗是断的,“敲断玉钗红烛冷”,等于没有得到。

宝钗时时刻刻想嫁给宝玉,可是嫁了又怎么样,最后宝玉出家。如果宝玉在这里讲的这一句诗是谶语,其实等于是一个对宝钗的开示。当然宝钗未必懂。我觉得这一句诗里,是未来会出家的宝玉留给他将来妻子宝钗的一个偈,意思是,你时时刻刻、念念不忘的执著,到最后是一场空。

湘云说:“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香菱因为最近正在学写诗,对典故很留心,所以她说:“不是时事,这也有出处。”湘云就说:“‘宝玉’二字并无出处,不过是春联上或有之,诗书记载并无,算不得。”这个时候她们就有一点比赛学问了。香菱说:“前儿我读岑嘉州五言律,现有一句说‘此乡多宝玉’,怎么你倒忘了?”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的学问都比香菱好,香菱是一个被卖来卖去的可怜的小女孩,可是最近因为喜欢写诗,读了很多诗,结果她赢过她们了。这可能是另外一种平等,她的用功使她超越了她们。

香菱又说:“后来又读李义山七言绝句,又有一句‘宝钗无日不生尘’。”又是一个暗示,李商隐的诗里说女人戴在头上的宝钗,没有一天不会沾惹灰尘;你觉得她辉煌灿烂,可是她其实是一个不断被灰尘掩盖的过程,又在讲宝钗。所以这一段里面暗示了宝钗未来的命运。宝钗太执著,可是表面全部不露出来,但这一段里面透露出热衷其实是没有用的。

湘云被香菱问住了,只好又喝了一杯酒。

这时候场景又变了:“大家又该对点的对点,划拳的划拳。这些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这一段完全可以拍电影,作者忽然把镜头拉远,变成大场景。“红飞翠舞”,因为女孩子身上穿的衣服有红的绿的;“玉动珠摇”,身上所有的首饰都在晃动。就用八个字,整个大场景出来了。

玩了一天,“接着林之孝家的同着几个老婆子来,深恐有正事呼唤,二者恐丫环们年轻,乘王夫人不在家不服约束,恣意痛饮,失了体统,故来请问有事无事”。这个时候有管家来了,管家大概觉得这些小孩子是不是玩得太过分了,因为没有大人在场,所以大家收不住,喝酒、猜拳,越闹越厉害,没有结束的时候。所以管家就有点来探听一下的意思。

平儿平常是一个管理者,可是这一天她自己是寿星,所以也被灌酒。这个时候就有点不好意思。因为平常都在管别人,现在人家来可能要讲话了,说你们这些人平常都不准我们赌钱,不准我们喝酒,今天你们闹成这个样子。平儿就有一点不好意思,说:“我的脸都热了,也不好意思见他们。依我说竟收了罢,别惹他们再来,倒没意思了。”探春笑着说:“不相干,横竖咱们不认真喝酒就罢了。”正说着,有一个小丫头笑嘻嘻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

下面是《红楼梦》里写得最好的一个画面,没有事件,也不是一个道理,而是青春在自己完全意识不到的美当中的状态。“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短短的一段,为什么很多画家会把这一段拿出来做画,因为大概觉得这是生命里面最美好的情景。就像年轻时去郊游、露营,可以躺在一个鹅卵石的溪床里,或者是一个青草地上,其实是一个自在和放松的状态。

最有趣的是,史湘云喝醉了酒也不安静,讲梦话还在行酒令,说:“泉香而酒冽。”这是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