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武帝双手扶起女儿,再握着女儿的手腕转向满朝文武,转向簇拥在御前军两侧伸着脖子朝这边张望的百姓们,扬声道:“朕开国时,你们说朕是天命所归,庆阳降生于朕的登基大典当日,朕说她是天命赐给朕的麟儿。如今国泰民安,朕幸不辱天命,如今麟儿凯旋,亦不辱她生为大齐帝女的天命,故可知天佑庆阳,天佑大齐!”

兴武帝的话音刚落,樊钟、杨执敏最先跪了下去,异口同声:“天佑庆阳!天佑大齐!”

严锡正仍在挣扎,因为他已经猜到了皇上的真正选择,更知道这琅琅上口的八字一旦在民间传开便再没有办法让百姓们忘却,其收揽民心之效更甚过那套《南巡游记》。可没等他做出决定,戴纶、吕瓒分别带着一批文武官员跪了下去,势不可挡。

严锡正偏首环顾,与同样站着的聂鏊互视一眼,各自垂眸也跪了下去。

文武百官一跪,秦弘带着王叔与两个弟弟也跪了,跟着是离得较近的两千多亲兵、城门附近的御前军与百姓,当这边响起一片“天佑庆阳!天佑大齐”,离得更远的七万大军与排在城门里面的百姓们也如浪潮般接连跪下,高呼起“天佑庆阳!天佑大齐!”

被关在第一辆囚车里披头散发的耶律崇难以置信地前看后看,什么意思,中原人何时开始如此推崇一个公主一个女人了?

第二辆囚车里的耶律续只盯着前面囚车里不断转动脑袋的大哥,再在大哥终于看向他时半嘲讽半苦涩地扬起唇角,他早就说过,大齐皇帝敢派一个公主去监军,这个公主就绝非等闲之辈,可大哥不听他的,大哥中了这个心机深沉、心狠手辣的公主的邪!

亲王这边,雍王是不得不跟着喊,可他望向大哥的眼神很是不赞同,小侄女确实有本事,但他与二侄子也立了功,侯万中等武将也立了功,他们才是真刀真枪斩杀十几万东胡骑兵赢得这场胜利的人,大哥为什么把所有功劳与风光都给了只是动动嘴皮子的小侄女?

秦弘喊得真心实意,没有妹妹,他根本不敢辞去太子之位,因为他知道二弟、三弟比他更不适合那个位置。

秦炳喊得有些憋屈,他当然服妹妹,但父皇眼里为何只有妹妹,还天佑妹妹天佑大齐,难不成没有妹妹大齐就不行了?还是说,父皇想让三弟做太子,所以才把妹妹捧这么高?

秦炳隐晦地斜了眼旁边的三弟。

大哥刚说辞了太子一事时,秦炳想的是他跟三弟各有各的毛病,还是大哥当最合适,而且为了证明他没有跟大哥争夺帝位的野心,他必须第一时间表明态度。但确定大哥宁可做个庶人也不要再重新当太子后,夜里秦炳就睡不好觉了,思来想去,他还是比三弟合适,再加上他是二哥又有战功,父皇不选他选谁?

但眼前这一幕让秦炳无法再自信了,父皇那么宠爱妹妹,会不会因为妹妹让三弟做太子?

秦炳从未想过要跟大哥争,但是输给三弟,他不服!

秦仁能听出王叔声音里的不快,也能感受到二哥那边传来的隐隐不甘,这让他无法再单纯地为妹妹高兴,反倒开始为妹妹担心起来,怕妹妹因为过于风光遭到王叔、二哥的嫉妒,甚至也因为储君之事为兄妹俩为母妃担心,他是真没想争,谁知道二哥怎么想?

四王身后,张肃一边随众人高呼着,一边定定地注视着前面公主与皇上并肩而立的身影。

天佑庆阳,天佑大齐。

天佑过太多的开国皇帝,可天从来没有佑过那些开国皇帝们的每一代子孙,否则不会有亡国之君,也不会有新的开国皇帝。

他也没见过“天”,见到的只是公主三岁就跟着他们去崇文阁读书的小小身影,见到的是公主在演武场顶着烈日跑圈射箭练剑的身影,见到的是公主站在大殿上驳论严锡正、聂鏊两位重臣的傲然不屈,见到的是一帮臣子都不看好北伐唯有公主站在舆图前划出行军路线的从容之姿。

所以,佑公主的是她自己,佑大齐的,从前是皇上,这次北伐是公主,将来……

帝心难测,张肃没有绝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