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鏊念的便是方济这些年的贪污之举。
永康的脸色变了又变,藏在广袖中的双手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兴武帝没给女儿狡辩的机会,直视长女道:“在你过来之前,方济已经交代了他前后贿赂你万两银子的罪状,太子也承认是他替你们在吏部走动才帮方济升的官,永康,你可认罪?”
永康听了,真想一脚踹在傻弟弟的背上,为什么要这么老实,就算她收了银子,弟弟暗示杨执敏举荐方济的话又没有落到纸上,只要弟弟不认,杨执敏再配合一下,她就可以说她是收了方济的银子,但她光收银子没办事,根本没在弟弟面前提方济,杨执敏完全是看方济的资历举荐他的,从始至终只有方济犯了后面那些贪污之罪,至于后面几年方济为何一直孝敬她银子,那是方济自己傻!
永康试图狡辩,自称她根本没有要求太子为方济走动,太子是出于护姐之心冒领的罪名。
兴武帝被长女理直气壮的样子气笑了,他顾念父女之情才只揪出方济一个,长女居然还在这里冥顽不灵。
“太子,朕再问你最后一次,永康到底有没有求你帮忙打点吏部,有没有与你分赃?”
秦弘比大姐更熟悉父皇的脾气,更知道在父皇面前撒谎的后果。
他一把拉住大姐的手让她跟着跪下,再叩首重陈己过,还让杨执敏佐证。
杨执敏自然不会欺君。
永康总算慌了,但她知道轻重,她可以受罚,弟弟绝不能出事!
所以,永康把她当初如何利用姐弟之情逼迫弟弟为她走动的经过都说了,方济孝敬她银子这事她更是一直瞒着弟弟,一两都没敢让正人君子的弟弟知晓,又哪来的与弟弟分赃?
“父皇,是我见钱眼开,是我鬼迷心窍犯了朝廷的律法,太子完全是被我胁迫的,他连王叔跟他要马他都拒绝不了,又怎么狠心拒绝我这个亲姐姐?这事您与诸位大臣都知道啊,求父皇明鉴,要罚就罚我一人,不要迁怒太子!”
永康膝行到弟弟面前,跪得直直的,一手将弟弟护在身后,双目含泪却毅然决然地望向父皇。
秦弘再度泪流满面。
兴武帝看着这对儿姐弟,看着跪在旁边的杨执敏,半晌才道:“朕的大公主贪财,朕的太子徇私废公,朕的吏部尚书也糊涂了。”
“朕开国十八年,今日最为失望。”
【作者有话说】
来啦,100个小红包,晚上二更见[三花猫头]
第130章 · 130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当然只存在于圣贤书上,无论哪个王朝的宗室触犯律法,最后基本都是由皇帝做最终裁决,皇帝们也往往都会对宗室给予减免或特赦,如果没有减免或特赦,要么是那个宗室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要么是那个宗室不被当朝皇帝所喜。
兴武帝自认还算明君,但他也从未想过真要按照律法严惩自己的长女与太子,包括那些开国功臣或是新晋的能臣们,兴武帝都会给他们一份恩宠,譬如他曾经给过袁兆熊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没有对欺君通敌的傅道年赶尽杀绝。
遇到这种时候,刚正如御史大夫聂鏊也不会奏请皇上必须按照律法行事,只要皇上最终的惩罚能够服众便可。
户部郎中方济既无前功也非宗室,兴武帝直接让禁卫将人送去大理寺细审了。
永康贪财受贿,兴武帝罚她交出方济给她的一万两贿银,并缴纳五倍其数的罚金,也就是五万两。按照本朝律法,官员受贿情况较轻的,便是罢官、贬官与缴纳罚金并用,更严重的才是判处入狱、流放或死刑。
永康身为公主无官可贬,罪也不至于废为庶人,兴武帝就将女儿每年的爵禄降为原来的一半,原来是五千两,以后只有两千五百两了,单看永康愤怒不甘又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就知道兴武帝这惩罚不可谓不重。
此外,兴武帝还惩罚永康闭门思过一年,无诏不得出府。
永康低着头,一边心疼自己马上要